昵称:叶落尘抚<br>美篇号:1196733<br>图片:来自自拍<br>文:创作过程中借助AI生成 <p class="ql-block"> 2025.10.25的晨光,带着微凉的清甜。我们一行十八人,在金教导的召集下,于镇海供电大楼前汇合。七点半,一辆十九座的中巴准时载着我们满车的笑语与期待,驶离城市的轮廓,奔向那个名叫“兢山”的柿林梦境。</p> <p class="ql-block"> 车行近两小时,窗外的景致由楼宇林立渐次化为丘陵起伏。九点四十分,当车轮稳稳停在村口停车场时,一片灼灼的红便迫不及待地撞入眼帘,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金教导与我们约定十一点集合,于是,我们便怀揣着两小时的奢侈,融入了这片红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 踏入村落,仿佛一脚踩进了秋日最浓烈的一首抒情诗。路的两侧,是村民们摆开的摊子,新摘的柿子垒成小山,泛着温润的光泽;各色农副产品、解渴的饮品,洋溢着山村特有的质朴与热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串串高悬于路中的柿子,如殷红的璎珞,又如丰收的编钟。听人说,这是正在封干、预备制成柿饼的——原来,这一份甜蜜,需要经过时光与风日的耐心淬炼。</p> <p class="ql-block"> 然而,整个兢山村,最大的奇观却不在路边,而在枝头。村里的柿树,叶子几乎落尽,仿佛是为了毫无保留地展现它最珍贵的宝藏。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柿子,像无数盏通红的小灯笼,密密匝匝地挂满遒劲的枝桠。它们不言语,只是静静地、热烈地红着,以最纯粹的色彩,点燃了整座山村的秋意。这铺天盖地的红,是画家调色盘上难以调出的暖,是诗人笔尖下最为酣畅的咏叹。这抹红,不仅点亮了山野,更照亮了小村的致富路。今日是周六,慕名而来的游人如织,小小的山村因这“红柿经济”而充满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 人群在几处打卡点汇聚。村口圆形墙背景是柿影秋光;好柿子咖啡店的观景平台上,人们手捧一杯温热,俯瞰这片被柿子染红的天地,现代的清闲与古典的丰饶在此刻奇妙交融。我们穿梭其间,用镜头捕捉光影,将这份美好深深烙印心底。</p> <p class="ql-block"> 临近十一点,我们开始循着来路返回。回望那一片依旧喧闹的柿林,心中竟生出几分不舍。</p><p class="ql-block">离了那幅浓墨重彩的柿林画卷,中巴车在十一点二十分载着我们驶向今天的第二站——小岩贝村。约莫正午时分,车辆停稳。初来乍到的我们,对于觅食之处有些茫然,幸得停车场边一位热心人指向一辆景交车。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司机师傅热情地招呼我们免费上车,径直将我们送到一家名为“新昌土菜馆”的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 十二点二十分,我们抵达这间高踞山腰的餐馆。它仿佛是一个被梯田茶山环抱的隐世之所,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如同大地的指纹。我与顾院按捺不住好奇,未及落座便走出包厢。店后竟藏着一道“樱花大道”,视野豁然开朗。凭栏远眺,著名的十九峰在远处绵延起伏,如一道青黛色的屏风,与近处碧波荡漾的梯田茶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清雅秀丽的山水长卷。</p> <p class="ql-block"> 这顿地道的农家菜,由金教导亲自点选,菜品鲜美,极合胃口,为我们补充了满满的元气。饭后,我们信步登上前方的观景平台,将山川壮阔尽收眼底,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意犹未尽的我们沿着樱花大道向山下探索,途中偶遇一座古寺,听闻曾有电影在此取景,平添几分人文韵味。奈何集合时间将近,我们只得带着一丝留恋,转身折返,向停车场赶去。</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十分,车轮启动,载着满身的秋光和满满的记忆,踏上了归途。傍晚五点半,我们平安抵达镇海,为这一日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回想这一天,虽步履匆匆,但心灵却无比丰盈。我们既沉醉于兢山村那热烈如火的柿红盛宴,又在小岩贝的茶山梯田与十九峰的雄奇之间,领略了山水清音的宁静与辽阔。一日览尽两种秋色,收获的不仅是相机里的风景,更是心中那份难得的闲适与欢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