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瓦维尔城堡,是波兰最古老的宫殿,见证了无数历史时刻。从10世纪起,它就是国王的居所,许多加冕仪式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瓦维尔城堡东侧至今保存完好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以及它带拱廊的庭院是整座城堡的亮点,宽敞明亮的内部构造以及它源自古老艺术的建筑风格,在整个波兰仅此一处,是整个波兰建筑史上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堡是波兰辉煌时期的象征,历届君王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从修缮到新建,形成了今天这座融合了多种风格的建筑杰作。</p> <p class="ql-block">克拉科夫中央广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是欧洲现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市广场之一。也号称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它始建于13世纪,二战期间幸免于战火,保存了哥特式教堂、文艺复兴风格纺织会馆等建筑群。历史上为商贸中心,现仍保留市集传统,兼具文化展示与旅游功能。</p> <p class="ql-block">波兰克拉科夫中央广场上的大型雕塑人物是亚当•密茨凯维奇,他被尊称为“波兰国家诗人”。在雕像的下方,有四座面朝不同方向的雕塑,分别象征着祖国、科学、勇气和诗歌。这四种品质概括了诗人为之奋斗的理想。这座雕像也是克拉科夫最著名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拉科夫因为是德军司令部所在地,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在广场上能看到完好的哥特式塔楼(原是市政厅,现为历史博物馆)。圣玛莉娅教堂,这是波兰最漂亮的哥特式古建筑之一,高81米,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中央广场纺织会馆的西南角,原市政厅塔楼的脚下,有一尊无眼的脑壳雕塑,是由波兰艺术家伊戈尔•米托拉吉 (Igor Mitoraj) 创作的大型青铜雕塑Eros Bendato(英文名通常译为 ErosBound - Blind Eros),名称中的 "Eros" 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而“Bendato"在意大利语中意为“被束缚的”或“绷带的”。头部缠绕的绷带和缺失的眼睛,象征着爱的盲目性,或者暗示着古典文明的碎片、在当代世界中的“失语”与“失明”。</p> <p class="ql-block">克拉科夫的马车是东欧最漂亮最华丽的风景线。装扮精致的中世纪马车踢踏声声,仿佛中世纪的骑士踏步而来,将广场石砖踏响成一个个音符,奏起一段段独特旋律。</p><p class="ql-block">那一匹匹头戴羽毛、身系铜铃铛的马匹高大威武,连同马车夫的行装、坐骑披挂,乃至轿身装饰,尽显中世纪古风。</p> <p class="ql-block">维利奇卡盐矿(Kopalnia soli “Wieliczka”),位于波兰克拉科夫附近,始采于13世纪,1976年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岩盐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经波兰总统法令确立为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维利奇卡盐矿,最浅处在地下64米,最深达327米,巷道总长超250公里,共分九层开采,包含地下教堂、盐雕及湖泊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参观维利奇卡盐矿有不同的游览方式,我们采用的是走下去,电梯上来的方式。往下走台阶总数约680个台阶,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地面到地下65米(约380级台阶)的木楼梯到达盐矿开采区。第二阶段需走约300级台阶才能到达地下135米左右的深层游览区观光层。盐矿最深处达327米,但普通游客通常只游览到地下135米左右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个盐矿流传着有关金嘉公主的神话故事,盐矿也根据这个故事建造了神话厅,陈列着矿工向金嘉公主献盐的群雕。传说,很久以前,匈牙利一位国王将其爱女金嘉公主许配给波兰克拉科夫大公鲍莱斯瓦夫。操办嫁妆时,国王问女儿喜欢什么,女儿回答说:“喜欢一座盐矿”。国王问:“为什么”女儿答:“波兰没有盐矿,盐矿会给波兰人带去幸福和安乐。”正因为手中有了盐,在请客吃饭的时候波兰人可以自豪地说:“没有盐,就没有滋味”。</p> <p class="ql-block">矿工向金佳公主献盐的群雕</p> <p class="ql-block">该矿14世纪成为王室重要财源,1368年卡西米尔大帝颁布《卡西米尔法令》确立管理制度,16世纪发展为欧洲核心盐业基地。1772年后奥地利统治期间引入蒸汽动力设备,1996年因资源枯竭停产</p> <p class="ql-block">盐矿的发现在波兰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在14世纪时,盐业产出了超过30%的国家收入。君主利用这些收入赏赐家眷、亲属以及其他各种贵族。盐矿的收入支撑了朝廷以及其他国内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护商路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维利奇卡盐矿有长达100余公里的隧道,盐矿中共有40个教堂,最深的一个在盐矿的7层、地下270米处,没有向游人开放。盐矿中最壮观的宗教场所是位于地下101.4米处的圣金嘉公主礼拜堂,礼拜堂高10-12米,长54米,最宽的地方有18米。教堂的地板上布满精美花纹,天花板上有精美吊灯。教堂内有祭坛和许多神像,其中一尊圣母像有5、6尺高。教堂是由3名矿工用了67年时间开凿而成,竣工于1896年。</p> <p class="ql-block">礼拜堂内有根据达·芬奇名画创作的盐制浮雕《最后的晚餐》(AntoniWyrodek于1936~1945年作)和《加利利婚宴》盐造浮雕(AntoniWyrodek于1929年作)、约翰·保罗二世教皇盐雕塑像(StanisławAnioł于1999年作)、鲁尔德圣母盐雕(JózefMarkowski于1903年作)及题为《十二岁的耶稣在圣殿》的盐制浮雕(AntoniWyrodek于1928年作)等一尊尊盐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浮雕</p> <p class="ql-block">约翰·保罗二世教皇盐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圣母圣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母圣子骑驴进耶路撒冷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波兰的最后一站是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它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素有“死亡工厂”之称,其遗址位于波兰南方小波兰省的小城奥斯威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距波兰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p> <p class="ql-block">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波兰;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将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集中营是1940年4月27日由纳粹党卫军头目希姆莱下令建立,最初关押波兰政治犯和苏联战俘;1942年“万湖会议”后成为实施“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灭绝营,通过毒气室(使用齐克隆B毒气)、焚尸炉、苦役和医学实验系统性屠杀。 集中营由三大主区及40余个子营组成。</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偏僻地区,原为波兰军营,具有隐蔽性且远离城市,便于纳粹实施种族灭绝计划。其周边铁路交通便捷,便于运输囚犯和物资。 </p> <p class="ql-block">每批新送到奥斯威辛的囚犯首先被送往1号营区进行初次筛选。身体强壮者会被送到3号营区从事强制劳动,体弱者则进入2号营区(比克瑙),最终被送入毒气室屠杀。</p> <p class="ql-block">在3号营区,所有囚犯需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但部分因健康状况无法胜任劳动的囚犯会被直接送往2号营区的毒气室。因此囚犯无论身体健康与否,在集中营最终都是通往死亡之路。</p> <p class="ql-block">集中营内关押着来自德国、苏联、波兰、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吉普赛人、战俘、知识分子、抵抗组织成员。</p> <p class="ql-block">其中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大多数受害者是被毒气室的毒气齐克隆B杀害,其他死亡原因是苦役、疾病、个别处决以及所谓的“医学实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在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杀害约150万人,其中大部分为犹太人。该集中营设有多个毒气室,高峰时期四个毒气室同时运作,每次可屠杀约1.2万人。真是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从死难者那里得到的各种物品被列为国家战略物资。1943年,集中营营内建立起了炼金车间,将金首饰、金牙熔化成金锭,一天的最高产量达到22磅。</p> <p class="ql-block">奥斯威辛集中营在1945年解放时,仓库内发现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和5万双鞋等物资,这些物品均来自被屠杀者的“再利用。也留下了那些战争狂魔的罪证。</p> <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2日,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纳粹在集中营犯下种种罪行的物证和图片。包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们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参观,我们再次返回波兰首都华沙,第二天一早(28日)搭乘飞机从华沙飞往赫尔辛基,再从赫尔辛基转机飞上海,至此结束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后记:9月28日回到上海,10月8日中午,刘姥姥召集这次参加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同行的15位朋友(一位缺席),宴请大家。</p> <p class="ql-block">席间大家欢声笑语,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又重温这次行程中的点点滴滴,14天的相聚,犹如一个大的临时家庭,刘姥姥作为一个长者,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开心过好每一天是当下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期盼下一次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