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盐城吉氏统修族谱颁谱暨祭祖大典圆满礼成!

老骥伏枥

<p class="ql-block">秋光正好,故土情深。2025年10月25日这天,盐城新兴场的风里都飘着一份久别重逢的暖意。我们吉氏族人从四面八方归来,不为别的,只为一场六载耕耘终得圆满的族谱颁谱盛典。上海、青岛、南京、宝应、滨海……无论走得多远,只要“吉”字一唤,血脉里的回响便从未停歇。二百五十余位宗亲齐聚祖地,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确认——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p> <p class="ql-block">吉友山先生站在台前,鬓角已染霜色。六年光阴,他一头扎进泛黄的旧纸堆里,走村串户,查证世系,一笔一画写下我们共同的来路。全场族人齐齐躬身致谢,他眼眶泛红,却只轻轻摆手。我知道,这部族谱于他,早已不是任务,而是一场与先祖对话的修行。没有他,我们的名字或许仍散落在风里。</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典正中,红幅高悬:“盐城吉氏祭祖暨颁谱大典”,金光灼灼,像极了先祖目光的凝望。三幅祖画像静静悬挂,衣冠庄重,神情安和,仿佛穿越百年光阴,默默注视着子孙的团聚。他们不言,却胜过千言。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家族,不只是族谱上一个个名字,更是这无声对视中涌动的敬与爱。</p> <p class="ql-block">祭桌上,猪首、牛头、羊首并列,红绸系颈,香烟袅袅。三牲五谷,皆是土地的馈赠,也是我们对祖先最朴素的告白:你们开垦的这片土地,我们守住了;你们传下的根脉,我们延续着。吉志群老先生主持祭礼,声音沉稳如古钟回响。当主祭人吉茂华先生率众三跪九叩,我看见许多族人低头合掌,指尖微颤——那不是形式,是心底最深的认同在震颤。</p> <p class="ql-block">祭桌上五谷陈列,稻、麦、高粱、菽、稷,颗颗饱满。它们静静躺在透明袋中,却让我想起祖辈在盐碱地上挥汗如雨的身影。这些谷物,曾养活一代代吉家人,也象征着家族生生不息的根基。根扎得深,枝叶才敢向天空伸展。</p> <p class="ql-block">风中飘扬的旗帜上写着“承前启后振家声”,那不仅是口号,更是我们此行的初心。从“冯翊开基”到“盐城续谱”,千年血脉,一脉相承。吉门虽非显赫望族,却自有其坚韧与清正。今日之盛典,不是终点,而是新程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酒店外,“爱国旗彩忠孝善著穆祖”的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原来,家与国,从来不分彼此。忠孝传家,便是对国家最深的爱。我们吉家人,或许平凡,但只要守住这份本分,便是对时代最好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仪式后,我抚摸着那方赠予理事会的纪念盘,山水画间“吉氏丹桂堂贺”几字清晰可见。盘如镜,照见过去,也映出未来。族谱颁下,不是尘封的结束,而是传承的开始。子孙寻根有据,家风传续有凭,这才是对先祖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本源共庆”四字牌匾高悬,红底金纹,庄重典雅。它不只是一件贺礼,更是一句提醒:无论走得多远,别忘了我们从何处出发。公元二零二二年仲夏题写,今日见证,时间已将承诺酿成现实。</p> <p class="ql-block">一张贺卡静静躺着:“盐城是全国吉氏人口第一大市,热烈祝贺……”字字滚烫。人口最多,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传承的责任更重。我们当以更严谨的态度治家,以更开阔的胸怀联宗,不负“第一大市”之名。</p> <p class="ql-block">领秀大酒店前,舞台已搭,族人齐聚,衣冠齐整。没有喧嚣的锣鼓,却有更动人的肃穆。当族谱一页页交到各地代表手中,我仿佛看见,一条条支流正汇入主干,奔涌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