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巴尔干+奥地利匈牙利 之十四

李莹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星期六,今天上午游览波黑莫斯塔尔古城。</p><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南部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波黑西南部内雷特瓦河中游,横跨内雷的特瓦河,邻近克罗地亚边境,是波黑重要的交通和文化枢纽。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多元的文化交融以及标志性的莫斯塔尔古桥闻名,是波黑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古桥呈拱形,是莫斯塔尔的灵魂象征,1566年由奥斯曼帝国著名建筑师米马尔•希南的学生米马尔•海伊奇设计建造,横跨内雷特瓦河,连接老城区东西两岸。当地青年仍保留“跳桥”的传统——从20米高的桥面跃入激流,以此证明勇气并获得认可,因此又被称为 “跳跃者之桥”。</p><p class="ql-block"> 站在莫斯塔尔古桥上,望着内雷特瓦河的碧波与两岸的红瓦屋顶,你会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生命的韧性——这里不仅是波黑的“心脏”,<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是莫斯塔尔跨越分歧、拥抱和平多民族共存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黑的首都与最大城市,坐落在萨瓦河支流米里雅茨河的河谷中,被群山环抱。它是巴尔干半岛最具传奇色彩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曾因“萨拉热窝事件”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又因波黑战争成为“战争与和解”的典型样本,更以多元文化交融的“欧洲耶路撒冷”之称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拥有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的同一城区城市,体现“四大宗教共存”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老城被米里雅茨河分为东西两岸,东岸是奥斯曼风格的“巴什查尔希亚”,西岸则是奥匈帝国时期的欧式街区,这种“一城两貌”的格局在全球罕见。</p> <p class="ql-block">  塞利哈清真寺位于老城广场中心,是萨拉热窝的“城市符号”,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拉丁桥横跨米里雅茨河,连接老城东西两岸,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此桥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直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拉丁桥被称为“一战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山顶,看着萨拉热窝这座美丽的城市,想起了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一句台词"我终于找到了瓦尔特,瓦尔特就是这座城市"~~ </p><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战争与和解”“毁灭与重生”的史诗。当你站在拉丁桥上触摸历史的弹孔,穿过巴什查尔希亚的铜器铺,或在黄堡看夕阳为群山镀上金色,你会明白: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厚重,更在于它教会人们——即使在最深的裂痕中,也能生长出希望与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