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佛教绘画中的佛陀像(二)

知足常乐(不私聊谢谢🙏)

(二)药师佛 <p class="ql-block">梵文Bhaisajyaguru,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等。为东方琉璃光世界之教主。药师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具足诸根,导入解脱。</p><p class="ql-block">其造像与一般的佛像无异,仅能依造像之铭文、手持物,或旁边所立之眷属得以区分。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左手执持药钵,右手结三界印,著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其眷属有十二神将,十二神将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p><p class="ql-block">常见形象为左手持药钵,右手施无畏印或与愿印;左右鹏侍为日光、月光菩萨,并称药师三尊。亦有以观音、大势至菩萨为胁侍,或以文殊、观音、势至、宝檀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眷属。藏传佛教法相中另有药师七佛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敦煌 莫高窟322窟 东壁药师说法图</p> <p class="ql-block">药师佛右手持锡杖,左手托药钵。佛著通肩袈裟,衣纹密集。两侧的菩萨头戴日月宝冠,上身半裸,长裙紧贴身体。这是一幅典型的唐代药师佛造像。左右胁侍菩萨为日光遍照和月光遍照菩萨,只是此时的二菩萨宝冠上还没有标志符号,通常以佛陀左手边为上首,即日光菩萨。</p> <p class="ql-block">此幅药师曼荼罗图日本高野山樱池院珍藏的镰仓时代作品。画面主尊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有人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为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尊上 日光菩萨摩诃萨 尊上月光菩萨摩诃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圣三尊。药师十二神将是指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位护法神。又称十二药叉大将、十二神王等,依佛典所载,这十二位誓愿护持药师法门、饶益众生的神将,在昼夜十二个时辰,及四季十二个月份,轮流率领眷属守护众生。十二神将的形象与我国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有关。</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药师七佛图》</p> <p class="ql-block">此画作为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药师七佛图》,画面是七位表情不同,衣饰不同,姿势不同的药师。在药师佛的面前,中华灯楼、西域灯轮并出,灯火辉煌,展现出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二十八人组成的乐队,有不同肤色的民族乐工,演奏着中原、西域的乐器,两对天人挥巾献胡舞。佛像的塑造虽已出现新的风格,但旧的凹凸法影响尚未完全消失,鼻梁上的白线仍然是西域高鼻梁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高野山金刚峰寺藏南宋药师如来画像</p> <p class="ql-block">此幅佛像从金刚峰寺流传下来的说法是药师如来,但并不像常见的药师佛像手执药壶。从佛像腹前结定印的姿态看,更像是释迦佛或阿弥陀佛的画像。此幅画像的造像非常有特色,整体构图呈稳定的金字塔形,佛跏趺坐的两腿分的异常开阔,使整个身体外轮廓接近等边三角形。而坐下盛放的莲花更加强了这一效果。佛的面部如圆中带方的满月形状,相比之下,五官则显得略为细小,这是宋代人物造形的特点。佛的唇边有髭须,这是根据《观佛三昧海经》中的描述所绘,是如法的造像。如来身披大红法衣色彩极为鲜明,法衣的下摆显得异常褶皱,这是南宋以来佛像绘画的一个显著特征。下摆的边缘以白粉晕染,更加衬托出大红的鲜艳。佛背后的项光和身光皆以墨的浓淡巧妙地勾画出来,显得格外的炽盛与恢宏。</p> <p class="ql-block">敦煌榆林25窟壁画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在敦煌的榆林窟25窟中,一幅中唐时期的药师佛壁画格外引人注目。这幅壁画描绘了药师佛侧身立于莲花之上,身披田相纹袈裟,左手托着绞胎药钵,钵内装满了药丸,右手握持锡杖,神情庄严肃穆,法相慈悲。</p> <p class="ql-block">药师三尊像</p> <p class="ql-block">这幅药师三尊图色彩鲜明,整体以金色和深色为主调,金色佛像在深色背景中熠熠生辉,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氛围。画面中心为药师佛,两侧陪伴两位菩萨,布局平衡和谐,药师佛的莲花座象征纯洁超脱,细节处理得当。佛像与菩萨的服饰、装饰物刻画细腻,尤其是莲花座与光环,彰显高超绘画技艺及对宗教细节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敦煌012窟晚唐壁画药师经变</p> <p class="ql-block">此铺《药师经变》的画面上部为楼阁建筑,药师佛结跏趺坐于台上,两侧各两身菩萨,左右对称坐月光、日光菩萨,左侧的一身协侍菩萨,呈游戏坐,举手说法。眉如新月,眼角斜挑,轻敷粉黛,细腰如柳,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勾线功底和设色本领。</p> <p class="ql-block">明代宝宁寺水陆画药师佛像</p> <p class="ql-block">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亦称“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使具足诸根,而入解脱,依此愿而成佛。药师佛愿满建成的净土,即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为活人消灾延寿,让人健康快乐,故在汉地大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药师三圣与十二药叉大将图 明代成化年制</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绘制的内容是《药师经》中所述的药师佛、日光、月光菩萨以及十二药叉大将,是《药师经》的完整诠释图,是汉传佛教的药师曼荼罗。画面是以手持药罐安住须弥法座的药师如来为中心,二侧侍立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十二药师神将分列二侧。药师十二神将又名十二神王、十二神将、十二药叉大将。为药师佛之眷属,即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夜叉神将,每一神将各拥有七千药叉,计为八万四千护法神。依佛典所载,这十二神将在昼夜十二个时辰,及四季十二个月份裏,轮流率领眷属守护众生。</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壁画药师佛会图</p> <p class="ql-block">壁画大约绘制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从广胜下寺前殿的山墙上剥下来的。因为壁画是被分割成若干小块再装箱运来美国,博物馆首先对支离破碎的壁画进行缀合。此壁画共由23块组成,虽拼的不完整,但壁画的原貌已能显现。主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安住画面中央位置,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侍立左右,十二药叉神将及护法天王等环绕周围。以下将与您分享23块局部壁画细节。</p> <p class="ql-block">敦煌藏经洞绢画药师佛形化图</p> <p class="ql-block">图中药师佛双足踏莲,白色莲台以红色线勾描。佛左手以白布托青色药钵,右手执锡杖靠于肩上,作形化相。内著滚花边僧祇支、绿色僧衣,外披饰花纹的红色袈裟,花纹由三个菱形组成,效果精致细腻。浅施红色晕染的肤色,使得身形更具立量感。药师佛左右随行二人,为双手合十的老比丘及手持经卷的青年比丘。佛顶上有华盖,由白牡丹及双红莲组成,垂饰珠串。图左、右上角各有榜题,左侧未题字,右侧墨书“奉为 亡过小娘子李氏画药师佛一躯/永充供养兼庆赞记”,得知是为过世之女供养绘制。此为九世纪下半叶的作品,色彩华丽,仍具协调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