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受伤战士

老山魂

<p class="ql-block">  1987年老山战场,有个小战士身受重伤,医护人员将他衣服全部剪掉,一名女护士走过来,战士羞的大喊:“不要看!不要看!”女护士大大方方地给他包扎输液,说道:“我都30多岁了,是你大姐姐,害羞啥!”</p> <p class="ql-block">  1987年1月5日深夜,老山前线116号阵地的猫耳洞里,一名腹部中弹的战士被紧急送进临时救护所。那救护所是用猫耳洞改造的,勉强能容下两张简易病床,洞顶还在滴滴答答往下漏雨,医护人员只能用塑料布搭个小棚子,把最关键的清创区域护住。战士被抬进来时,裤腿上全是血,浸透了的军裤硬邦邦的,不剪开根本没法检查伤口。两个卫生员咬着牙用剪刀豁开布料,刚剪到腰腹位置,那战士突然就挣扎起来,嗓子里挤出沙哑的喊叫声,脸憋得通红,双手还想往肚子上捂——他才刚满18岁,在家时连跟邻家姐姐说话都脸红,哪见过这种阵仗。</p><p class="ql-block"> 女护士走过来时,手里攥着碘伏icon棉球和无菌纱布,指关节因为用力都有些发白。她刚从另一个救护点跑过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军帽的帽檐湿了一片。见战士挣扎得厉害,她没急着动手,先蹲下来,声音放得软和:“小伙子,咱先把伤口处理了,不然血止不住可就麻烦了。”可战士还是摇头,眼睛紧紧闭着,眼泪都快憋出来了——他不是怕疼,是觉得浑身光溜溜的,在女同志面前太丢人。</p><p class="ql-block"> 没人知道,这护士前几天刚收到家里的信,女儿在信里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妈妈,说想让她早点回家。可她把信叠好塞进贴胸的口袋,转身就去抢最危险的救护任务——116号阵地离敌人的火力点近,送伤员过来的路常被冷炮盯上,她已经跟着抬了三趟担架,手上的胶布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地方磨破了皮,沾到脓血就钻心疼。但她从没在伤员面前露过怯,尤其是面对这种年纪小的战士,她总想起自己的侄子,跟眼前这孩子差不多大,要是侄子在战场上受了伤,她也希望有人能好好护着。</p><p class="ql-block"> “我家娃都跟你一般高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掀开盖在战士身上的破军大衣icon,“你就当是亲姐姐在给你处理伤口,有啥好害羞的?”说话间,她已经用镊子夹着棉球蘸了碘伏,轻轻擦在战士的伤口周围。战士身子颤了一下,却没再挣扎——他能感觉到护士的动作很轻,避开了最疼的地方,而且她的声音很像家里的大姐,小时候他摔破膝盖,大姐也是这么一边哄他一边给他涂药。</p><p class="ql-block"> 清创的时候,洞外突然传来炮弹的轰鸣声,震得洞顶的土渣往下掉。卫生员下意识地想把护士往身后拉,她却没动,反而把身体往战士那边挡了挡,手上的动作没停:“别怕,咱这洞结实,处理完就安全了。”战士偷偷睁开眼,看见护士的侧脸,额前的碎发粘在皮肤上,眼神专注得很,根本没把外面的炮声放在心上。他突然就不害羞了,甚至觉得有点愧疚——自己光顾着不好意思,却没看见护士姐姐脸上的疲惫,还有她袖口磨破的军装。</p><p class="ql-block"> 等输上液,战士的脸色稍微好了点,护士又从口袋里摸出块水果糖icon,剥了糖纸递给他:“含着吧,能甜点心。”这糖还是后勤送的慰问品,她没舍得吃,攒下来给伤员们。战士含着糖,甜味慢慢在嘴里散开,他小声说了句“谢谢姐姐”,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护士笑了,拍了拍他的胳膊:“好好养着,等伤好了,还能跟战友们一起守阵地。”</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老山前线的救护所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男兵女兵们挤在狭小的猫耳洞里,没有性别之分,只有“伤员”和“救护者”。那些年轻的战士,在家时可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可到了战场上,都在硬扛;而这些医护人员,不管是男是女,都把生死抛在脑后,眼里只有怎么把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那声“大姐姐”,不只是一句安慰,更是战场上最温暖的信任——在生死面前,所有的羞怯和隔阂,都被这份并肩作战的情谊给融化了。</p><p class="ql-block"> (文章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