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IIXRR</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901036</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周末愉快。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与对方交流时,对方突然一句“跟你说话真累”。这种情况在家庭、校园、职场等,也是一种很普遍的问题和矛盾。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觉得这是继“有效沟通”之后,又一个新的沟通问题,那就是“同步沟通”。</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看到对方一句“真累”的背后意思。这句话不仅有情绪上的宣泄,还有暗示我们这次沟通已经“不同步”了。有效沟通注重结果,同步沟通更注重过程,它关心的是“怎么说”、“如何理解”。从这个角度理解,一句“真累”就已经说明一次沟通、理解的成本已经很高,也说明了这次沟通“不同步”。</p><p class="ql-block">这种不同步的沟通,背后的原因一言难尽。有的是因为对方注意力不集中,人在这里跟你聊天,思绪却在另一件事上;有的是双方认知不同步,甚至存在“南辕北辙”的差距;有的是双方都比较情绪化,“话赶话”缺乏理性。但我不觉得这些是“借口”,因为实际情况确实也很复杂,我们都希望尽快通过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都很难做到“换位思考”。因此,如何做到与他人“同步沟通”,确实是一门为人处世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分几步走:在沟通之前,我们做好“预热”,花几分钟对齐话题的背景和目标,跟对方打好招呼:“我们今天聊这个,主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懂得察言观色,不断扫描对方的情绪,偶尔一句“我说明白了吗?”或者“我是这么想的,你觉得呢?”来了解对方的反馈意见。如果遇到卡顿的情况,要迅速喊停(Stop),并向对方说:“我感觉不在同一频道上了,我们哪里卡住了?我们一起把它理顺好吗?”从而缓解尴尬的气氛。</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种解决方式很实用,关键在于要运用同理心和洞察力,用双方都能兼容、尤其是对方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表达。如果对方比较“直”,那就“长话短说”,先给结论;如果对方比较“系统思维”,那就画框架,“讲故事”。这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实践,而且确实是越早越好,家长、学校老师可以适当培养孩子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同步沟通”的实质,是要求我们从信息的传递者,转变为沟通过程的管理者、观察者。我也希望在面对对方埋怨的时候,我们少一点自责或反驳,多一点积极面对,将沟通转危为机,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