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市南面的芬兰湾</p> <p class="ql-block">停泊在赫尔辛基市邮轮码头的大型邮轮</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海港广场上的“波罗的海女儿”雕塑</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设计新颖的赫尔辛基图书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地标建筑170多年历史的白教堂</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岩石教堂上面的巨型圆顶</p> <p class="ql-block">芬兰赫尔辛基150多年历史的乌斯别斯基东正教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建成于1916年的芬兰赫尔辛基地标建筑中央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芬兰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辛劳的园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镜头下的“波罗的海女儿”:赫尔辛基</p><p class="ql-block"> ——芬兰与波罗的海三国采风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摄影包的拉链在清晨的微风中轻响,我们的芬兰与波罗的海三国采风之旅,终于在赫尔辛基的机场落下第一脚。这座被称作“波罗的海的女儿”的城市,没有用喧嚣的欢迎仪式迎接我们,而是以一片澄澈的蓝——天空的浅蓝、海水的深蓝,裹着带着咸意的风,轻轻撞进了镜头里。</p><p class="ql-block"> 赫尔辛基的美,是刚与柔的巧妙共生。脚下的街道干净得能映出云朵的影子,路边的建筑大多用浅色花岗岩砌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白,难怪它有“北方洁白城市”的名号。那些线条简约的现代楼宇,与尖顶耸立的古典教堂挨在一起,既不显得突兀,反倒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曲子,古典旋律与现代节拍和谐共舞。抬眼望去,湖泊藏在街巷尽头,水波粼粼地与远处的海港相连,仿佛整座城市都漂在水的怀抱里。</p><p class="ql-block"> 走到海港市场,目光立刻被一尊青铜少女雕像吸引——这就是赫尔辛基的象征“波罗的海的女儿”。她裙摆轻扬,面朝大海,指尖似乎还沾着海风的凉意。围着雕像转了半圈,镜头里突然闯进几个推着小推车的摊主,新鲜的三文鱼泛着粉润的光,刚烤好的肉桂卷香气扑鼻,瞬间让静谧的风景多了烟火气。原来这座“全球最宜居”“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不仅有精致的建筑与风光,更有藏在市井里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扫街拍摄到一家售卖手机商店时,我忽然想起了诺基亚。20多年前,我国还不能自主生产智能手机,我攥着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机——芬兰产的诺基亚,心里满是感慨: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北欧小国,竟能造出如此美观实用的高科技产品。那时的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仿佛隔着一片波罗的海。可如今再提起手机,深圳华为早已跻身世界通信产业第一方阵,而诺基亚却因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竞争当中逐年落后,最终退出了智能手机市场。站在赫尔辛基的街头,看着橱窗里设计精巧的世界各国商品,忽然觉得,科技的迭代与城市的发展很像,都在新旧交替中,朝着更明亮的方向走。</p><p class="ql-block"> 若说芬兰是北欧五国星群里一颗清冷的珍珠,那赫尔辛基便是缀在珍珠上的光。这座中国外交部网站介绍只有564.2万人口(2025年4月)国度芬兰的首都,一半浸在波罗的海的蓝里,一半裹着芬兰森林的绿,连风都带着湖水与松针的清冽。</p><p class="ql-block"> 吴子俊 文/图</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