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安邦

时光

<p class="ql-block"> 眼疾原因,停笔数年。这次,我在退休群里看到王安邦同志去世消息,连续几天心情沉重。哎,王安邦同志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哎,我无法回去与他告别,只能写这篇短文表达心情。</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忆安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走了,享年73岁; 他走了,时间定格在2025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 他走了,他是穿着那套最喜欢的“八五式”军装走的。这是他生前的要求,也是家人对他的尊重;他走了,虽然放心不下摔伤腿部、依然拄着双拐的老伴,不舍又无奈;他走了,多年肝病的折磨已经让他精疲力尽,离世也许是解脱。</p><p class="ql-block"> 他叫王安邦,既是我的同事又是我的战友。我们相互尊重,我们相互欣赏。</p><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我与挚友王得林通了电话,得知王得林是10月18日接到王安邦去世消息、立即从长春赶回哈尔滨的。他们曾在同一部队服役(王得林在师司令部任参谋,王安邦在师后勤部任助理),他俩于1994年营职转业分配到省人民银行。王安邦被分配到房产科,王得林被分配到纪检委。他们之间的关系好于我。</p><p class="ql-block"> 我向王得林得表示想写一篇王安邦祭文时,得到王得林的大力支持,并给予王安邦同志极高的评价:“他是一个很干净的人,他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得到纪检人员如此高的评价,这样的人确实不多。最起码,我是认同王得林对王安邦评价的。为便于我写作,王得林还与王安邦女儿联系,索要了王安邦戎装照片与简历。从王得林那里还得知,24日王安邦同志告别仪式十分顺利,到场者都对王安邦同志给予极高的评价。能得到如此褒奖,这是王安邦同志人格魅力所在,这是对王安邦同志做人到位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我与王安邦是1998年省市行合并后相识的。那时候,他任后勤房产科科长,我任后勤办公室主任。在这之前,哈尔滨市行还曾与松花江地区行合并。先后三个行的合并,加之原省行有集体性质员工(划归后勤管理),后勤人员数量远比其他银行后勤人员多。</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深谈,是他到我这里取房产科向行里上报的《1999年度房产维修预算》。我在文字润色的同时,发现采购材料明细变电柜栏目中注明材质为“冷轧板”,我改为“热轧板”,这一细节引起他的注意,并由此展开交流。通过交流,他确认这是内勤人员填写时的笔误,当他得知我读书时曾学习过《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时,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共同话题多了起来。特别是在交谈中得知我们是同年兵时,那份战友情油然而生,不知不觉唠了两个多小时。他那四川人特有的直率性格,他那当兵人特有的较真儿劲特别符合我的口味,他对我也有好感。真诚,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深交是2000年夏季那次办公楼外立面装饰。那时候,王安邦同志已提升为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是这次外立面装饰的总负责人,我协助他工作。当时为赶工期,施工方每天工作时间是早6点到晚10点,他基本上都是作业前到达现场,作业结束后才离开现场。按说,现场有监理监督,他可以晚些来早些走,他却坚持早来晚走。同样,现场有工程监理监督,他可以每天抽查一下就可以了。然而,他却每天无数次爬脚手架、登上外挂梯检查工程质量,就连陪同检查的工程监理都感觉吃不消。由此可见,他是一位责任心极强的人。</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深谈是2000年冬天的一天。那次,他是特意向我了解行里打赢那场历时八年、标的两千万官司的(该案被最高法院收入案例选编)。我作为代理人向他介绍了案情,并说明导致诉讼时间长的原因是:1.历史沿革长(1954年—1991年);2.法律关系复杂。经历行政诉讼、民事诉讼;3.诉讼困难。我行原始房屋租赁合同丢失(由档案室借出),无法证明租赁关系存续。还说明,诉讼所有证据都是我找到的。如:找对方原负责人出具签订租赁房屋证明;如:在工行库房七天找出相关证据等。诉讼难,是因为对方有是政府的支持。听了我的叙述,他对行里不兑现奖励不解,他对行里不给补助费、不予表扬不解。他对行里请假律师(没有资格证、没有执业证)代理打败官司、支取高额诉讼费不解。他还告诉我,不久前在一次战友聚会上、他从一位战友口中知道我连续多年利用业余时间秘密调查案件之事,他还说出了那位战友的名字。我没有想到,我的上级会告诉他如此机密的事。他继续说道,秘密调查多年你也没有补助费,你不是也没有怨言吗?现在更没有必要去计较个人得失了。责任使然,这就够了,真是话少语重。哎,他是一位有温度的人。</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深谈,是2019年行里准备在食堂上面改建会议室的前一天。那次,我听说他坚持自己改建观点,与当时行领导想法相反。我便找到他相劝,没想到他拿出自己的方案,逐项给我讲解。从他叙述来看,他的方案确实节约开支,也可以达到高大上目标。但是,毕竟决策者是行领导啊,我只好放弃规劝。结果是他被行领导拿下参与组织施工的权利、没有了晋级的可能,这么做值吗?对此,他的回答是:“值”。哎,他是一位刚直不阿的人。</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仍然记得他讲给我的话。做人就应该:“坚定信念,坚持本心,坚持职责。”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我看来,一个人是否值得怀念,就要看他做了多少正事、好事、善事。王安邦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工作岗位,他值得人们尊重。</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想向王安邦老伴说一句:“请多保重!”</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想向王安邦女儿说一句:“你的父亲是好人,你要以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要向读者说一句:“王安邦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