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 ,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解放初期的重庆,是我国西南行政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当时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没有一座像样的可用于举行大型会议的场所。经过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商议,决定筹建一座能容纳数千人集会的大礼堂。于是眼前这座庄严、华丽的精美古典建筑终于在三年后落成。  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礼堂、南楼和北楼三部分。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高65米。大厅高55米,内径46.33米。大礼堂正中的圆柱望楼,正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的塔楼则类似北京紫禁城;外观像是放大的北京天坛,寄寓着“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  人民大礼堂合理巧妙地利用山城的地形地貌,将其建在马鞍山上,使其高耸入云,让人仰望,显其雄伟。要进入礼堂,需登上上百步石梯。而一步一步往上登,崇高感便油然而生。【此片源自网络】  中心礼堂环型大厅四楼一底,设3388个座位,大型舞台一座,仰望圆穹厅顶,集人视线于一点,舞台上方彩风飞舞,莲花吐艳。【此片源自网络】  矗立在大礼堂左边的张家德先生雕像。<br>重庆人民大礼堂是张家徳先生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巅峰之作,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作品。梁思成评价“重庆人民大礼堂是50年代中国民族建筑形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代表作品”,是西南大区不朽的丰碑和山城重庆永远的标志。【此片源自网络】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中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团体在大礼堂献艺,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