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秋意渐浓,本应是天高云淡、惬意出游的好时节,但溺水事故这个“隐形杀手”并不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消失。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危险依然潜伏,孩子的人身安全时刻面临着威胁。</p><p class="ql-block">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我们诚挚地希望各位家长能与学校携手,共同做好秋季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p> 一、秋季3大“隐形溺水隐患” <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觉得“夏天过了,溺水风险就没了”,但秋季的3个“隐形杀手”,恰恰藏在大家的“忽视”里,危险系数丝毫不低于夏季,必须重点防范:</p><p class="ql-block">1.水域暗流与低温:秋季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水温也较低,一旦孩子不慎落水,低温会迅速消耗他们的体力,增加救援难度。</p><p class="ql-block">2.多雨致水位变化:秋季多雨,河流、水库、池塘水位上涨,水流速度加快,原本浅水区可能变成深水区,岸边泥土、青苔被雨水浸泡后异常湿滑,孩子靠近时极易失足滑落,且水流湍急会大大增加救援难度。</p><p class="ql-block">3.认知“放松”误区:多数人默认“溺水只发生在夏季”,秋季便放松警惕。但正是这种“认知放松”,让孩子主动靠近危险,也让家长错失了阻止意外的最佳时机。</p> 二、做好这些筑牢孩子防溺安全线 <p class="ql-block">防溺水的核心,在于“提前预防”。家长需做好这4点,不给危险留机会:</p><p class="ql-block">1.明确“禁区”,警示教育:提前告诉孩子,河边、湖边、水库边、灌溉渠、积水坑、工地水坑等地方绝对不能去。同时提醒孩子:即便看到同伴在水边玩耍,也不要靠近,更不能盲目下水救人。</p><p class="ql-block">2.“视线不离开”,杜绝单独涉水: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或乡村,只要附近有水域,就必须让孩子始终在视线范围内,坚决不让孩子单独靠近水域。若家中附近有水域,孩子出门时需有家长陪同,避免其独自外出时“偷偷去水边”。</p><p class="ql-block">3.教孩子“正确应对”,不“盲目施救”:叮嘱孩子,若不慎落水不要慌张、不要拼命挣扎,应尽量保持冷静,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露出水面,大声呼救;若身边有漂浮物(如树枝、木板),要及时抓住。</p><p class="ql-block">看到他人落水,立即向周围成年人求助,或寻找竹竿、绳子、救生圈等物品抛给落水者,拨打110、120急救电话。</p><p class="ql-block">4.关注“特殊天气”,减少外出风险:秋季多雨,雨天或雨后尽量不要带孩子去河边、郊外等地方;若遇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让孩子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同时关注家中周边是否有积水隐患,及时提醒孩子远离。</p> 三、牢记这些知识能救命 <p class="ql-block">若不幸发生溺水事件,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大大提高生还概率:</p><p class="ql-block">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发现孩子溺水被救起后,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具体位置和孩子情况,让专业医护人员尽快到达。</p><p class="ql-block">2.判断状态,正确施救:若孩子被救起时已失去意识、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若孩子有呼吸但意识模糊,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救援。</p><p class="ql-block">3.注意“后续护理”,避免二次伤害:孩子被救起后,即便意识清醒,也可能因呛水、低温出现肺部感染、体温过低等问题,需及时送医检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同时用干燥衣物包裹孩子身体,帮助其恢复体温,避免着凉。 </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安全,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秋季虽没有夏季的“亲水热潮”,但隐藏的溺水风险却丝毫不能轻视。防溺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家长时刻紧绷的“安全责任”—— 多一次提醒,多一份警惕,就能给孩子多一份保护。</p><p class="ql-block">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把这份防溺水指南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用陪伴和守护,让孩子远离水域危险,平安度过这个秋天,也平安度过每一个成长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