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自驾勇闯贵州 疯狂之举丰富别样人生 54

戈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白河县</i></b></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5日午后,我们辞别丹江口大坝的巍峨身影,沿汉江西行。秋日的江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银光,如一条流动的锦缎。导航突然静默,手机信号在群山的怀抱中悄然隐没。待“白河”界碑跃入眼帘,才发觉已提前驶出高速。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我们与在三十公里外高速出口等候的张忠义战友失之交臂,愧疚如江雾般漫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白河静卧在秦巴山的皱褶里,像一枚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印章。驶入县城时,手机接连震动——“陕西欢迎您”与“湖北欢迎再来”的短信接踵而至。这座边陲小城确如镶嵌在省界上的明珠,自明成化十二年置县以来,五百五十载春秋在“秦头楚尾”的地理坐标上静静流淌。</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住宿的“金地精品酒店”前,张忠义战友的笑容,瞬间消融了所有不安。“走错路才见真风景!”,他紧握我们的手,眼角的皱纹里盛着三十年的光阴。李兴海战友站在他身后,还是当年那个爱憨笑的小伙子模样,只是鬓角已染了秋霜。</p><p class="ql-block"> 两日里,战友们执意相伴。旧城区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老街一处门楣上“麋国故地”的刻字依稀可辨。在新城区,我们瞻仰白河革命烈士陵园。秋日的银杏洒下金色叶片,轻覆在烈士墓碑上。我们肃立默哀,读着铭文上记载的1946年在此牺牲的十二位战士——最年轻的才十九岁,恰似我们当年从军的年纪。还有为修建襄渝铁路献出生命的英烈,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恒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登纱帽山是此行的意外震撼。越野车在之字形山路上盘旋,竹海在窗外连绵如浪。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整座城郭如立体画卷在脚下舒展。汉江似碧玉带环抱山城,白石河如银线绣缀其间,两条水系在阳光下交融生辉。最令人震撼的是沿山势层叠的楼群——它们从山坳里破土而出,玻璃幕墙映照着朝霞。张忠义战友扶着栏杆感慨:“1976年我入伍时,白河全县没有一座高楼。如今这些建筑巍峨耸立,与周围的大山试比高,这正是祖国繁荣发展的见证啊!”</p><p class="ql-block"> 在白河期间,张忠义、李兴海等6位白河战友的盛情如暖流涌动。推杯换盏间,我们细数这座小城的变迁:2009年高速通车,第一批农家乐在纱帽山麓开张;2016年精准扶贫,乡亲们的香菇通过电商卖到深圳;去年汉江治理达标,白河成了安康的“生态会客厅”。</p><p class="ql-block"> 临行前夜,武威战友旅行团的龚道武战友的亲戚摆的送别宴,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菜盘叠着菜盘,笑声裹着江声,我们捧着碗,像捧着当年军营里的搪瓷缸,热意从喉咙烫到心口。</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清晨,白河战友执意相送到高速路口。晨雾中的白河正在苏醒,早班公交驶过新铺的柏油路。回望这座小城,忽然懂得它的蜕变恰似纱帽山下的白石河——看似静默流淌,实则每时每刻都在雕琢新的模样。而比山河巨变更珍贵的,是穿越时光依然滚烫的战友情。这情谊如汉江之水,在岁月的河床上不息奔流,带着所有的记忆与牵挂,流向更远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