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统欢迎你</p><p class="ql-block"> 巴统是格鲁吉亚西南部阿贾里亚的城市和首府,也是格鲁吉亚的第二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巴统婚姻登记处</p> <p class="ql-block">登记处前的新娘新郎与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巴统的地标建筑之一-字母塔</p><p class="ql-block"> 设计灵感来源于格鲁吉亚字母,格鲁吉亚字母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文字系统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塔身采用DNA双螺旋结构,两条螺旋带上刻有33个格鲁吉亚字母,每个字母高4米,由铝制成,象征着格鲁吉亚语言的独特性和格鲁吉亚人民对自己语言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登高字母塔,俯瞰巴统城</p> <p class="ql-block">阿里和尼诺雕塑</p><p class="ql-block"> 这对位于巴统黑海步行街的雕塑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两尊雕塑名为《阿里&尼诺》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故事讲述了一个阿塞拜疆穆斯林男孩和一个格鲁吉亚基督教女孩遭到当时政府拆散的悲情历史。这两座8米高的移动钢制雕塑,大约每隔10分钟会缓慢移动、相互靠近、穿透彼此再分离。</p> <p class="ql-block">巴统海滨大道</p> <p class="ql-block">巴统天文钟</p><p class="ql-block"> 位于格鲁吉亚巴统市欧洲广场,安装在格鲁吉亚国家银行重建的塔楼之上。它由巴统市议会于2010年委托德国制造,造价170万格鲁吉亚拉里(约合53万美元)。</p><p class="ql-block"> 该钟不仅能显示时间,还能作为天文指南,详细展示太阳、月亮、行星的位置以及十二星座的信息,同时提供子午线、地平线、日出日落时间、月相和月亮绕地球的实际轨道等综合天文信息。</p><p class="ql-block"> 其外观设计精美,结合了现代风格和当地文化元素,钟的指针边缘有金色的太阳和月亮装饰,整点时会有旋律优美的钟声响起,半小时则敲响单声钟声。</p> <p class="ql-block">金羊毛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于2007年落成,主体是美狄亚公主的雕像,她手持金羊毛,矗立在欧洲广场的一根石柱上,是巴统市较高的雕像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希腊神话中,金羊毛是稀世珍宝,象征着财富和冒险精神。美狄亚是科尔基斯王国的公主,她帮助伊阿宋王子和阿尔戈英雄们取得了金羊毛,传说巴统就是他们的登陆之处。</p><p class="ql-block"> 金羊毛纪念碑不仅是对希腊神话的致敬,也体现了格鲁吉亚与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同时它还象征着财富和繁荣,是巴统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巴统市中心的欧洲广场四周的漂亮建筑</p> <p class="ql-block">阿哈尔齐赫城堡</p><p class="ql-block"> 城堡始建于9世纪,最初名为洛姆西亚(Lom sia),意为“狮子”。12世纪末,更名为阿哈尔齐赫,意为“新堡垒”。13世纪至14世纪末,它是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的首府。1590年《君士坦丁堡条约》签订后,该城堡被奥斯曼帝国统治。1828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军队在帕斯克维奇将军的指挥下占领了城堡,1829年,整个地区被并入沙皇俄国。</p><p class="ql-block"> 城堡占地7公顷,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内部有格鲁吉亚的东正教教堂、18世纪的阿赫梅迪耶清真寺、贾克利宫殿等建筑,还有钟楼、伊斯兰经学院等,体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汇融合。</p> <p class="ql-block">瓦尔齐亚洞穴村落遗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阿哈尔齐赫东南60公里的瓦尔齐亚遗址是一个人工开凿的洞穴群,类似于Uplistsikhe。在公元12世纪,格鲁吉亚王乔治三世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堡,后来最伟大的塔玛拉女王又在此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修道院,使得这里成为宗教中心。遗址曾历经战乱,至1551年格鲁吉亚军队在此大败于波斯人手下后,波斯军队大举劫掠破坏,自此便衰落下去。虽然瓦尔齐亚的辉煌已经消逝了,但洞穴教堂、居室、地道等遗迹仍然保存完好,还有一批精美的壁画。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保留了乔治三世和塔玛拉女王父女形象的壁画。</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格鲁吉亚纸币上的乔治三世(右)和塔玛拉女王(左)。</p> <p class="ql-block"> 人力索道,用于运输现在仍然生活在这里的5位修士的生活物资。</p> <p class="ql-block">圣水池</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酿酒用陶罐</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门</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前保留下来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三、亚美尼亚</p><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主要信仰基督教(门徒教),官方语言亚美尼亚语,首都埃里温。</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在亚美尼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杜国。此后历经多个王朝统治,也曾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918年建立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20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正式宣布独立。</p><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和教堂群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此外,杏木双簧管、亚美尼亚十字石艺术等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神学院</p><p class="ql-block"> 神学院是教会官方设立的最高神职教育机构,核心任务是为全亚美尼亚及海外亚美尼亚教会培养神职人员(神父、修士、神学教师等),同时研究亚美尼亚基督教历史、教义与礼仪——相当于教会的“人才摇篮”。</p><p class="ql-block"> 神学院和主教座堂教堂,均位“埃奇米阿津宗教建筑群”内,该建筑群含主教堂、多座附属教堂、博物馆及神学院,2000年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教堂</p><p class="ql-block"> 埃奇米阿津主教堂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世界最古老的基督教教会之一)的“总堂与宗主教驻地”(相当于亚美尼亚基督教的“梵蒂冈核心”),承担宗教祭祀、圣物供奉、教会最高决策等核心职能,是信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种族大屠杀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用于纪念和缅怀一战时期死于土耳其奥斯曼士兵手下的亚美尼亚军民。</p><p class="ql-block"> 后面这幢建筑是埃奇米阿津殉道者教堂(Church of the Martyrs)。</p><p class="ql-block"> 它是为纪念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遇难者而建的宗教场所,建筑风格融合了亚美尼亚传统宗教建筑元素,与前方的种族大屠杀纪念碑形成整体纪念空间,既承载着宗教信仰的精神寄托,也成为缅怀遇难者、铭记历史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的格沃尔基扬神学院(Gevorkian Seminary)。</p><p class="ql-block"> 它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重要神学教育机构,建于19世纪中后期,建筑风格融合了亚美尼亚传统砖石工艺与独特的穹顶设计,兼具宗教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是埃奇米阿津宗教建筑群中体现近代宗教教育发展的代表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的圣天使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rchangels),主要用于宗教礼拜与灵修,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体系中纪念天使长、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同时也是埃奇米阿津宗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亚美尼亚基督教文化的历史与信仰表达功能。</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该遗址现在只剩下教堂遗址,建于公元7世纪,10世纪就已毁坏,但是在建筑史上很重要,因为这样大规模的圆形教堂在东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照片背景是亚拉腊山,位于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伊朗接壤的地区,因为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在此而出名,被基督教徒视为“圣山”,在公元前30年以前,亚拉腊山地区隶属于大亚美尼亚王国。此后,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塞尔柱土耳其等先后争夺或占领该地区。1923年,苏联与土耳其签订《卡尔斯条约》,亚拉腊山被划给土耳其,但亚美尼亚人仍将其视为本国象征。</p> <p class="ql-block">深坑修道院(霍尔维拉普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相传公元3世纪,圣格列高利因拒绝放弃基督教信仰,被亚美尼亚国王特里达特斯三世囚禁在一个深坑中长达13年。后来,国王病重,圣格列高利治愈了他,国王遂皈依基督教,并于公元301年宣布基督教为亚美尼亚国教。为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在囚禁圣格列高利的地方修建了修道院。最初的修道院建筑可追溯到5世纪,现存建筑主要是17世纪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该纪念馆建于1965年,旨在纪念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发生50年。馆内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种族灭绝前奥斯曼帝国内亚美尼亚人的生活状况、种族灭绝的实施以及当时世界各国的反应,以及种族灭绝对后来历史的影响。馆外的纪念碑、长明火和纪念墙等也是馆内重要的景点之一,同时这里还有元首们栽种的纪念树园,各国游客和朝圣者常常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长明火</p> <p class="ql-block">前往祭拜遇难者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阶梯瀑布</p> <p class="ql-block">阶梯瀑布夜景</p> <p class="ql-block"> 埃里温阶梯瀑布最上方的纪念碑是亚美尼亚苏维埃50周年纪念碑,建于1967年,为纪念苏联在亚美尼亚建立政权50周年而建。 </p><p class="ql-block"> 该纪念碑高65米,其顶部的造型象征着乌拉尔图时期(公元前860年左右)的王冠,寓意着历史的传承。纪念碑上还有一棵风格化的松树,高15米,被视为麦穗,象征着生命之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塔马扬(Alexander Tamanian)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他是亚美尼亚著名的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被誉为“现代埃里温的总设计师”。埃里温的共和国广场、国家歌剧院等诸多地标性建筑均出自他手,眼前的埃里温阶梯瀑布(Cascade)也是由他最初构思设计的。这尊雕像矗立在阶梯前,既是对他城市规划成就的致敬,也成为埃里温艺术与建筑地标中极具意义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俯瞰埃里温</p> <p class="ql-block">加尔尼神庙</p><p class="ql-block"> 据一些学者研究,可能是由亚美尼亚国王提里达特斯一世在公元1世纪建造,最初是供奉太阳神米赫尔的神庙。公元4世纪亚美尼亚改信基督教后,神庙被改为提里达特斯三世的姐妹赫索罗维杜克特的夏季皇家住所。1679年,加尼神庙在地震中坍塌,1968年苏联政府同意重建,并在1975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它是前苏联地区唯一的希腊罗马式立柱建筑,采用青色和黑色的玄武岩建造,有24根爱奥尼亚式的立柱,顶部由这些立柱支撑,整体设计仿造雅典的巴特农神殿,格调优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马浴室遗址的采暖系统(地热)</p> <p class="ql-block">欢快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俯瞰阿拉扎特河谷和盖加马山脉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圣矛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圣矛修道院即格加尔德修道院(Geghard Monastery),始建于4世纪,最初由启蒙者格列高利在一个洞穴中的圣泉旁建立,当时被称为“艾里凡克”,意为“洞穴修道院”。9世纪时,修道院被阿拉伯人摧毁,现存的主要建筑建于13世纪,由当地贵族主持建造。</p><p class="ql-block"> 其名字“格加尔德”在亚美尼亚语中意为“圣矛”,因曾经保存过传说中罗马士兵刺穿耶稣身体的圣矛残片而得名,不过现在圣矛已被移到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收藏。</p><p class="ql-block"> 修道院的很多建筑都是在山体岩石中开凿而成,展现了高超的凿岩建造技术。建筑群包括中心教堂、门廊、两座岩洞教堂和王公寝陵等结构。教堂的墙壁上雕刻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2000年,格加尔德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巅峰之作,也是亚美尼亚基督徒几个世纪以来的朝圣之地,对于研究亚美尼亚的历史、宗教和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二层洞穴教堂里的教徒,不知道在举行什么仪式?</p> <p class="ql-block">塞凡湖</p><p class="ql-block"> 塞凡湖(Lake Sevan)是亚美尼亚的“高原明珠”,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塞凡纳旺克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塞凡纳旺克修道院是亚美尼亚著名的宗教和历史遗迹,位于塞凡湖西北岸的半岛顶端。</p><p class="ql-block"> 根据教堂内的铭文记载,该修道院由阿硕特一世的女儿玛丽安公主于874年建立,当时亚美尼亚正努力从阿拉伯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最初,它是作为埃奇米阿津那些犯了罪的僧侣的修行地,有着严格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修道院现存的主要建筑包括低处的圣使徒教堂(Surp Arakelots)和高处的诞神女圣母教堂(Surp Astvatsatsi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温里埃共和国广场夜景</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夜景</p> <p class="ql-block"> 13天的探访行程结束了,感觉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