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归来说桥

建中

<p class="ql-block">1、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拉丁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流淌着米里雅茨河,河流虽不大,但它是萨拉热窝重要的地理特征,是城市的母亲河,所以被誉为“萨拉热窝之河”。米里雅茨河上有多座跨河桥,拉丁桥(Latinska ćuprija)是其中一座看似毫不起眼的石桥,但它的意义却非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进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因为在1389年的这一天,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曾惨败于土耳其军队。奥匈帝国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演习当天,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临现场,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亚乘车返回市区,经过拉丁桥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惊震世界的“塞拉热窝事件”就此发生。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拉丁桥这座小桥也就此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块钢化玻璃材质的纪念碑就竖立在当年事件发生的地方,纪念碑上刻有遇难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图像。纪念碑旁边是说明事件发生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时乘坐的汽车的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普林西普开枪时站立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脚印上方的墙上有一块介绍“塞拉热窝事件”的多媒体展示牌,不过已经失去功能,但是上面的图像逼真地示意了当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实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塞拉热窝一派平和,拉丁桥附近车辆穿梭、人头攒动,而“塞拉热窝事件”只在到此一游的客人中传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失而复得的老桥,莫斯塔尔石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是波黑南部的一个古城,城市得名来源于一座古老的石桥,莫斯塔尔石桥(Stari Most)。莫斯塔尔石桥是波黑最著名的地标,它始建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的1566年,是一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石拱桥。桥不长,仅20多米,但桥拱的最高端距桥下的内雷特瓦河水面也有20多米。石桥的风貌与周围以石头为主体的古建筑和以大河卵石铺砌的老街和谐呼应,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老桥将居住在内雷特瓦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联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波黑内战时期,莫斯塔尔石桥经受了炮火的侵袭,终于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3年11月</span>坍塌。它的毁灭,极大地震撼了世界,也成为了当时悲剧性的民族间冲突的象征 。波黑战争结束后的200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石桥开始重建,並于2004年4月竣工。失而复得的石桥尽可能地使用了沉入河中的原始石料,不足部分也选用了当地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的材质。2005年莫斯塔尔石桥与莫斯塔尔古城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有一项著名的活动,每年的莫斯塔尔国际跳桥大赛,勇敢的跳水者在莫斯塔尔石桥上跳入内雷特瓦河。这项活动延续了数百年,起源于当地男子的一种成年礼。如今莫斯塔尔国际跳桥大赛已成为莫斯塔尔的一张城市名片。照片中这位男子,其实並没有真正跳桥,他只是摆跳桥的poss供人拍照。据介绍,在莫斯塔尔跳桥必须获得当局批准,否则属于违法行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石桥周边的库云朱鲁克老集市,是一处活着的文化遗产。狭窄的鹅卵石街道和两旁石木结构的古老店铺,与莫斯塔尔石桥相辅相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慕名而来的人们,漫</span>步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石桥是人行桥,任何车辆都无法通行。车辆要过内雷特瓦河就得去莫斯塔尔石桥下游不远处的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莫斯塔尔石桥的兄长,弯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莫斯塔尔老城区,距离莫斯塔尔石桥咫尺之遥处还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弯桥( Crooked Bridge) 。弯桥横跨在内雷特瓦河的一条支流上,它的建筑风格与使用材质都与莫斯塔尔石桥一脉相承,但桥长不足10米、高仅4.1米,好似老石桥的兄弟。弯桥建于1558年,比老石桥的建成年代早了近10年,应该是老石桥的“小兄长”。其实,当初建造这位“小兄长”,是为更大规模的主石桥的建造而做的一次成功的“试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老石桥一样,弯桥也命运多舛。在波黑战争中,它的结构严重受损,最终在1999年12月被洪水冲垮。战争结束后的2002年,弯桥也得以重建,重新展现了昔日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桥》中的桥,塔拉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在国内风靡一时,人们对电影中的桥印象深刻。电影《桥》是在今黑山共和国北部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内实景拍摄,桥的原型是横跨塔拉河大峡谷的塔拉河大桥(Tara Bridge)。塔拉河大桥始建于1938年,1940年竣工,桥长366米,距河面172米,在当时是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电影《桥》的情节相似,1942年,南斯拉夫游击队为阻断德军撤退,在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协助下,炸毁了塔拉河大桥。‌‌今天,我们看见的是1946年修复的塔拉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拉河峡谷是欧洲最深的峡谷之一,站在桥上,可以眺望大桥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遗憾的是,当下正处沽水期,桥下的塔拉河已断流,河床干涸,仅上游尚有部分水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桥》的播放,让塔拉河大桥与中国人民建立了特殊的感情,几乎每天都有中国游客前来瞻仰这座英雄的桥梁,缅怀当年炸桥抗击德军的英雄。2018年,中国政府同意通过援助的方式,帮助黑山政府实施塔拉河大桥修复项目,意味着中国的工程技术将直接参与这座“英雄之桥”的维护与焕新。今天,山东高速集团中标该项目,並已经进入维修施工阶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两个国家的连线,玛利亚·瓦莱里亚大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埃斯泰尔戈姆与斯洛伐克的什图罗沃隔多瑙河相望,横跨多瑙河的玛利亚·瓦莱里娅大桥(Maria-Valeria Bridge)是两个城市重要的交通纽带,也是两个国家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绿色的玛利亚·瓦莱里娅大桥始建于奥匈帝国时期的1895年,全长约500米,以匈牙利王后玛丽亚·特蕾莎(茜茜公主)之女玛利亚·瓦莱里娅命名。二战后期,败退的德军为了阻止盟军追击,毁坏了玛利亚·瓦莱里娅大桥。2001年,在国际社会资助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合作共建了玛利亚·瓦莱里娅大桥。如今大桥不但是两国的交通纽带,更是两个国家跨国合作与和平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同为欧盟国家,两国的行人和车辆可以自由来往。在两个国家的分界线,桥中央的多瑙河中心线处不设界碑、没有关卡,仅在玛利亚·瓦莱里娅大桥的中央位置悬挂两国国旗:面对什图罗沃方向挂斯洛伐克国旗;面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泰尔戈姆方向挂匈牙利国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桥两侧的人行道则更为简单,仅在桥中央的地上划一道红线,桥栏杆上挂块牌子,牌子显示一侧是匈牙利(M),另一侧是斯洛伐克(SR)。很多游客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体验“一步跨两国”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玛利亚·瓦莱里亚大桥还是绝佳的观景台,站在大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多瑙河在此处形成一个优美的河湾。最为壮观的是,还可以远眺匈牙利埃斯泰尔戈姆山上宏伟的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及其王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布达佩斯的名片,塞切尼链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有“多瑙河明珠”的美誉。一条多瑙河把它一分为二:河西是多古老建筑的布达,河东是摩登现代的佩斯。布达佩斯有9座横跨多瑙河的大桥,其中最古老的是塞切尼链桥(Széchenyi Lánchíd)‌。</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塞切尼链桥始建于1839年,1849年建成,全长380米,桥身的中央跨度达到202米,这在当时的桥梁史上已属于世界之最。由于桥梁的主要资助者是伊斯特凡·塞切尼伯爵,所以该桥建成后命名为塞切尼桥;又因为桥身由粗铁链牵引,而被人们称作塞切尼链桥,简称链子桥。塞切尼链桥一直是匈牙利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布达佩斯的一张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塞切尼链桥南侧的步道行走,可以看到布达城堡的全貌;从桥北侧通行,则能够将国会大厦、马加什教堂和渔人堡尽收眼底。人们都说,倘若未在链子桥上走过,就不算来过布达佩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雄踞在链子桥头的狮子雕塑。这些石狮雕像以精湛的工艺和强大的表现力闻名,姿态雄伟,目光坚毅,日夜不息地“守护”着塞切尼链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绿桥,自由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桥长333.6米的自由桥(Szabadság Híd),是布达佩斯另一座架于多瑙河上的著名桥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自由桥是作为匈牙利建国千年庆典的一部分而建造。桥梁开通仪式上,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亲临现场,在桥上嵌入了最后一颗象征性的银色铆钉,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该桥为弗朗茨·约瑟夫桥(Franz Joseph Bridge)。1945年,弗朗茨·约瑟夫桥被德军炸毁,1946年,匈牙利工程师依据原始设计图,桥梁被快速修复。为了纪念匈牙利从战争创伤中重获自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弗朗茨·约瑟夫桥</span>被赋予了新的名字——自由桥(Szabadság híd)。</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由桥的建筑风格精致优雅,人们因其独特的全绿色桥身,而亲切地昵称作“绿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由桥的另一个特色是4座桥塔顶端装饰的图鲁尔(Turul)铜像。图鲁尔是匈牙利神话中的一种类似猎鹰的神鸟,它是匈牙利民族的自由与力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