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广州港与城

千秋

<p class="ql-block">风起,帆扬。</p><p class="ql-block">港通千年,延绵而令。</p><p class="ql-block">通联内外,开放包容。</p><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海上的一叶扁舟,</p><p class="ql-block">拉开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序幕。</p><p class="ql-block">秦汉之时,舟楫穿梭、破浪前行,贸易始现;</p><p class="ql-block">唐宋以降,海港繁荣、商贾云集,宝货帆影;</p><p class="ql-block">明清广州,口岸繁忙、帆樯林立,丝茶瓷漆、香药宝石,贸易不绝。</p><p class="ql-block">近百年来,黄埔港、内港、新沙港、南沙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在此续写。</p> <p class="ql-block">广州海事博物馆推出“百年广州港与城”,以时间为轴,通过见证港口与时代发展的相关展品与文献资料,讲述一百多年来现代广州港从构想到建设的过程,以及港口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布局与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彰显广州港在全球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次展览,让我们一起走近百年来的广州港与广州城,看港之建设、城之变迁、人之生活。</p> 问道:民国时期的广州港与广州城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在孙中山、程天固、陈济棠等人的推动下,黄埔港和内港的建设从设想到规划,最终落地。</p><p class="ql-block">随着“黄埔新埠”、海珠内港的建设,黄埔和海珠成为广州向海发展的重要枢纽,广州城市呈现东扩西进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南方大港”:孙中山的构想</p><p class="ql-block">1919年,孙中山发表《实业计划》。《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组成,其中选址广州建设南方大港的计划最受瞩目。</p> <p class="ql-block">铜质四英寸经纬仪与测距仪</p> <p class="ql-block">李文邦编制《黄埔港计划》</p><p class="ql-block">李文邦,留美技士,研习土木工程。留学美国期间,他悉心考察西方城市的港口建设。回国之后,任职于广东治河委员会,专门从事黄埔港设计工作。1936年9月,李文邦“集合年来拟订计划,加以学理之阐述”,编制完成《黄埔港计划》,以供实施黄埔筑港工程参考。</p> <p class="ql-block">旧埠新生:黄埔港及港口服务业</p><p class="ql-block">1920年代后,黄埔港的建设从规划走向实践,黄埔新埠的建设正式启动。相关港口服务和管理行业也逐渐完善。</p> <p class="ql-block">民国中国邮轮有限公司股票</p><p class="ql-block">1916年</p> <p class="ql-block">内港建设:广州近代港口体系形成</p><p class="ql-block">1930年代,珠江沿岸建起了数十座码头,提高了珠江沿岸的货物吞吐量的同时,也为港口的多元化服务提供了可能。</p><p class="ql-block">广州内港与黄埔港共同形成了广州近代港口体系。</p> <p class="ql-block">城因港新:广州城的更新与拓展</p><p class="ql-block">黄埔港口的重振,是广州城市东扩的重要契机。新式公用事业、市政设施的陆续兴建,以及海珠的内港、交通网络和工业区等系列工程,掀起了城乡发展的热潮,逐步形成近代广州的城市雏形。</p> <p class="ql-block">交通</p><p class="ql-block">黄埔开埠,带动了广州城市交通路线的建设。与之配套的河道、公路、铁路相继建设发展,广州城市气象一新。</p> <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港口的兴盛让广州成为了进出口贸易商品的集散地,推动了百货业的蓬勃发展。广州率先引进国外百货的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和各国商品,造就了广州商业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士敏土厂、五仙门发电厂、中华汽水厂……随着港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官办、民办的民族工业也迅速兴起。</p> 探索:建国初期的广州港与广州城 <p class="ql-block">重焕生机:广州港的恢复与建设</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广州港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内港港区和黄埔港区,建设重心从内港向黄埔老港转移。</p> <p class="ql-block">黄埔港的恢复开港</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黄埔港恢复开港。同时,黄埔老港开始大规模扩建。</p><p class="ql-block">1973年,黄埔新港开始建设,并于1975年12月投产。</p><p class="ql-block">广州港逐渐成为华南地区的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进出口港口。</p> <p class="ql-block">太古仓码头与大阪仓码头</p> <p class="ql-block">潜水头盔与船用测绘仪器</p> <p class="ql-block">依港向东:广州城市东扩</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早期,广州城市的工业、交通等主要围绕内港、外港进行建设,空间布局呈现沿珠江向东拓展的态势。</p> <p class="ql-block">1968年,在广州黄埔区南海神庙旁,菠罗庙船厂(原名菠罗庙航修站)正式投产。在新老职工的共同拼博之下,1988年菠罗庙航修站总产值由55万元增长到891万元。2017年,菠罗庙船厂与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重组整合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服务企业。</p> <p class="ql-block">依港而兴的“双鱼”乒乓球厂</p><p class="ql-block">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全国掀起乒乓球运动热潮,乒乓球的需求剧增。</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海神庙旁的成功食品化工厂利用原有的简陋厂房和设备,以及毗邻港口、便利运输的优势转产乒乓球。1960年,该厂改名地方成功乒乓球厂,并对技术进行革新。</p> 逐梦:改革开放以来的广州港与广州城 <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州港口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p><p class="ql-block">21世纪初,广州行政区划的调整,突破广州城市“南拓”门槛。港口建设重点逐渐南移至南沙港,黄埔港和内港升级转型。城市发展也从持续向东转向往南、北拓展,旧城、天河、黄埔三大组团升级更新,南沙等新区逐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黄埔港区</p> <p class="ql-block">新沙港区</p> <p class="ql-block">内港港区</p> <p class="ql-block">深海港的拓展:南沙港</p><p class="ql-block">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是广州未来重点发展的三大港。其中,深水港即南沙港区,位于珠江虎门水道、蕉门水道出海口。</p><p class="ql-block">作为21世纪以来广州港重点港区,南沙港区致力于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华南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被马可·波罗的故事感动的12个就读英国剑桥的大学生,在一帮香港老船工的帮助下,采用中国最传统的造船方法打造了仿古帆船——“阔阔真公主号”。</p><p class="ql-block">为推广2010年亚运会,从2008年11月开始,历时一年,“阔阔真公主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带着广州人民对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善及祝福,造访参加亚运会的45个国家和地区,宣传推介广州亚运会。</p> <p class="ql-block">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p><p class="ql-block">历经68年,展馆会址四迁、参展主体走向多元化、参展产品从初级农产品转变到中国“智”造,广交会已成为中国第一展,被喻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世界经贸交流搭建出互利共赢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50-60年代的出口商品</p> <p class="ql-block">21世纪的出口商品</p> <p class="ql-block">港城新变:广州城市的新格局</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城市仍持续向东发展,形成三个带状组团格局。</p><p class="ql-block">21世纪初,广州城市的空间格局突破传统,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即从传统的“(白)云山珠(江)水”自然格局转变为具有“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特色的自然格局。</p><p class="ql-block">广州城得以缓解发展瓶颈,在空间上向南、北拓展,走向生态为先的山水城市。</p> <p class="ql-block">21世纪以来的广州城市拓展</p><p class="ql-block">《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确立“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方针,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主体功能区布局。番禺、花都撤市设区,缓解广州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城市向南拓展,在龙穴岛建设综合性枢纽港——南沙港,并建设城市副中心。广州城市的空间格局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即“(白)云山珠(江)水”自然格局转变为具有“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特色的自然格局。</p> 展望:建设海洋强省加速蓝色崛起 <p class="ql-block">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东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为主要目标,提出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运物流网络的构想。</p> <p class="ql-block">锻造物流枢纽</p><p class="ql-block">展开广州的地图,北部空港临空,空港物流枢纽催生跨境电商的繁荣;南部海港向海,南沙港物流枢纽通达世界;西部广州国际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广东省唯一、也是华南最大的国家级铁路货运站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则依托增城西站,成为城市东部广袤地带里唯一的特大型交通物流枢纽。</p> <p class="ql-block">湾区崛起世界级港口群</p><p class="ql-block">广东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以珠海港、东莞港等周边港口为支撑,建设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进一步巩固香港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强化广州港、深圳港的国际门户枢纽港功能。</p> <p class="ql-block">广州港通江入海,背靠珠江流域广袤腹地,南沙港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区域,海陆双向国际物流通道在此交会,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此汇集。广州港抢抓“双循环”发展机遇、推动外贸更高质量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p> <p class="ql-block">“世界梦”游轮船模 现代</p><p class="ql-block">79900吨级散货船 现代</p> <p class="ql-block">向海而生,依港而兴。这里连接世界,也关乎你我。</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续写着“千年商港”的传奇。</p><p class="ql-block">广州港的每一声汽笛,都像时代的脚步,坚定有力;每一艘进出的巨轮,都承载着广州与世界对话的愿景。彻夜通明的港口灯火、源源不绝的货物装卸,是近百年来中山先生之“南方大港”计划的践行与发展。</p><p class="ql-block">从历史悠久的千年商都,到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窗口,广州港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迎接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