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西夏

殿君

<h3> 曾经看过一篇介绍古西夏国的文章,从此就对西夏国产生了兴趣,然后就对银川产生了兴趣,因为银川就是曾经西夏王朝的首都。记忆力不好的人有个特点,眼前的事情记不住,但对成了心结的东西很难忘,这不,几十年了就忘不了中国历史上有个西夏国。</h3> <h3>  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这次逮着了一个机会,与几个朋友终于开启了银川之行。上年纪了,大家都不想开车受累,我们是坐着飞机过去的。</h3> <h3> 10月10号那天从重庆出发,上飞机时都穿着瑶裤和褂褂,就这样还热得汗流夹背的,可一到银川下飞机,当场就被冷得像狗:阴雨绵绵,乌云密布,寒风刺骨。朋友中有人竟当着机场的男女老少,奓胩八胀地就在那里换棉衣棉裤,我笑他一个体面教授不知害羞,他说顾不得这么多了,身体要紧……哈哈哈。</h3> <h3>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前往第一个打卡点一一宁夏博物馆。出租车司机是个女的,很热情也很健谈。在银川六天,凡打的几乎都踫到的是女司机的车,不知是踫巧还是当地女司机多。当她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银川后,就教导我们说:新到一个地方,要了解当地的历史风情,首先就要去博物馆,然后才去参观景点、游览城市、品尝美食。</h3> <h3> 出租车行驶在银川市的北京路上。这条路是很有名气的:八车道,宽广笔直,50公里长,蔚为壮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上,结满了红的黄的果子,看着非常诱人。好奇地问女司机,她说是山楂果和海裳果。我问“你们怎么不摘来吃”?我说要是在我们重庆早就被摘光了。她笑了笑说:“酸的……”。后来我反思,这样说我们重庆人好象不厚道,难道重庆人真这么好吃吗?让人误会重庆人有不守规矩、不讲公德、爱占便宜之嫌。</h3> <h3>  好了,扯远了,言归正传。<br>  到了博物馆,一番亦细亦粗的观摩后,对银川的历史特别是西夏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h3> <h3>  其实,西夏王朝这段历史说来非常悲惨。<br>  这个民族最早是生活在四川西部和青海东南部这块地方的一支羌族人,叫党项族。他们过着游牧与狩猎相结合的生活,与周边的吐蕃等民族相邻。</h3> <h3> 在我们眼里,游牧民族是落后的族群,基本上是一顶帐蓬、几匹马、几十只羊,到处流浪,没个固定住所。</h3> <h3> 随着吐蕃人也就是现在的藏族人在青藏高原的崛起,党项人受到挤压,从隋唐开始就慢慢向东北方向迁徙。到唐朝末年,因帮助朝廷镇压黄巢起义,其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获得了一块土地的封赏,就在今天陕西北部、宁夏东部的“夏州”一带,这一区域也就成为党项族后来建立西夏国的根基。</h3> <h3> 一直到北宋初期,拓跋思恭的孙辈李元昊于1038年正式称帝建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并根据汉字创制了西夏文、推行军事改革、开展农耕活动,正式建立西夏国。</h3> <h3> 再后来,蒙古的成吉思汗看不惯西夏国,据说是不听成吉思汗的话,于是乎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家伙就六次率兵攻打西夏。但是,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国的过程中不幸摔下马受伤,加上劳累成疾,最后死了。蒙军把成吉思汗的死迁怒于西夏人,终于在1227年攻下西夏兴庆府(现在的银川市),西夏国的末代皇帝李睍出城投降,但投降后还是被成吉思汗杀了。</h3> <h3> 更可恨的是蒙古人不但杀了他们的国王,还实施了种族灭绝,党项人遭到大规模屠杀,毁灭他们文字、焚烧他们的书籍、捣毁城市,西夏国从此就灰飞烟灭了。</h3> <h3> 听说还是脱逃了一些西夏人:一部分党项人隐姓埋名留在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逐渐与汉族、蒙古族融合;还有少数贵族跑去元朝为官,当然不可能做大官,如余阙家族就定居安徽合肥;另一支迁徙至四川甘孜一带,据说就是现在川西的康巴人。至今康巴人还自许帅气、豪放、勇敢、善斗。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去川西旅游,在一个藏族寨子巧遇一对藏族青年婚礼,当时觉得他们男人长得高大帅气,女人苗条漂亮,该不会就是西夏遗民吧?听说还有少许党项人融入藏族或伊斯兰教民族,如青海、甘南的党项人逐渐藏化;少数河西地区的党项人与回族融合了。</h3> <h3> 但不管怎样,这个国家就这样瓦解了,一个民族就这样消失了,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西夏国从建国到灭亡,一共仅存续了190余年,关键是一个民族被诛杀消失了,否则的话,我们国家就不是56个民族,而是57个民族,要加上党项族了。</h3> <h3> 离开博物馆,带着伤感,我们赶紧又杀去几十公里外的西夏王陵参观。<br> 引入眼帘的景象更让人落漠:以高耸延绵的贺兰山为背景,在数十平方公里广阔的沙漠戈壁上,散落着270多座巨大土堆,也就是陵墓,现在有人把它称为东方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叫3号陵,据说是西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又称泰陵,塔高21.5米,塔基呈圆形,直径37.5米,上面寸草不生,鸟不落脚,经千年不倒。</h3> <h3> 看着散落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的土堆陵墓,想象着当年他们的生机勃勃、英勇善战的景象,不由人生出一丝悲悯,这个可怜的民族虽然不算很发达,但却不失智慧。他们学习汉人创造了文字,开启农耕,建立都市,强化军队,与当时的宋辽形成三国鼎立,应该说还是相当辉煌了一阵子的。</h3> <h3>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剧里西夏人脑壳上的三绺头发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民族的头饰很有特点,他们的男人头顶都留着三绺头发:头顶一绺,耳朵两边各一绺。看着相当滑稽,我把他们叫作“三绺子”民族。</h3> <h3> 坐在返回园区大门的摆渡车上,望着远处朦胧的其它王陵,看着路边枯黄的戈壁野草,如今这些土堆陵墓在风中诉说着兴衰往事,不禁让人心里空落落的,有点凄凉也有些悲哀……。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实在令人唏嘘。<br><br><br>  一 二O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