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漫步圆明园

崔富春

<p class="ql-block"> 秋日漫步圆明园</p><p class="ql-block"> 金秋的风,带着一种通透的凉意,像一把温柔的刻刀,将天空削得格外澄澈。怀着对一段厚重历史的敬畏,我踏入了圆明园的朱漆园门,想在这秋光正好的时节,与这座“万园之园”来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入园时,几片金黄的银杏叶恰好落在肩头,仿佛是历史递来的一封邀请函,引着我走向那些藏在残垣断壁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西洋楼遗址区是我此行的目的地。脚下的青砖路被秋霜浸得微凉,路旁的枯草在风中轻轻摇曳,远处汉白玉的断柱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西洋楼景区于乾隆十二年(1747)始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基本建成。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这是一处以喷泉为主要特色的欧式园林,当年乾隆皇帝作为总规划师,亲自定夺每一处建筑的位置与样式,由康熙年间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神父蒋友仁等一众西方人才参与规划,更有无数中国工匠倾注心血,将巴洛克的华丽、洛可可的精巧,与中式园林的雅致融为一体。让这片18公顷的土地,融合了中西造园艺术的杰作,成为了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p><p class="ql-block"> 沿着遗址区继续前行,便到了海晏堂。这座西洋楼景区最大的景观,曾有着朝西的十一间正楼,上层门罩的琉璃番花葫芦顶透着中式的精巧,下层的石栏杆又带着欧式的规整。后工字蓄水楼里,那座能蓄水162立方米的“锡海”,曾为周边的喷泉群源源不断地供水。而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楼前喷泉池边的十二生肖兽首。它们按十二时辰轮流喷水,正午时分一同出水,宛如一座精妙的“水力钟”,将西方的机械原理与中国的生肖文化完美结合。可如今,喷泉池早已干涸,兽首也散落四方——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历经波折回归故土,龙首藏于法国,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仍下落不明。站在空荡荡的台基前,我仿佛能看到2000年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为购回兽首奋力举牌的身影,能感受到何鸿燊先生斥资追回马首时的家国情怀。这些流失与回归的故事,早已让兽首超越了文物本身,成为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护。</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走到大水法遗址前,我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眼前只剩几根斑驳的石柱直指苍穹,石缝间还残留着当年喷泉管道的痕迹。史料里记载的盛景在脑海中铺展开来:巨型石龛式的主建筑前,狮子头喷水形成七级水帘,层层叠叠落入水沟;椭圆形的海棠式喷泉池中,铜梅花鹿鹿角喷出水柱八道,十只铜狗与两只卷尾铜兽作“逐鹿”之状,水柱直射鹿身,俗称“猎狗逐鹿”;左右两座十三级的西式喷水塔,44根铜管同时喷水,水雾在阳光下或许还会折射出彩虹。可如今,唯有秋风穿过石柱,发出沙沙的声响,只留下这些残石,诉说着“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大水法对面的观水法,曾是皇帝观赏喷泉的地方。特意设计成坐南朝北的宝座,背后五块雕刻着军旗、甲胄、刀剑、枪炮的石屏风,以及两侧的汉白玉方塔,都透着皇家的威严。据说这五块石屏与方塔曾流散至北京大学,1977年才被运回原址归位。此刻,秋阳透过稀疏的树梢,在宝座的石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没有了当年的笙歌与赞叹,却多了一份历经沧桑后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离开西洋楼遗址景区时,暮色已悄悄漫上园墙。路旁的枫树燃着热烈的红,与金黄的银杏交织成一片绚烂的秋色,像是给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披上了一件温暖的外衣。回望那些残垣断壁,它们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头,而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万园之园”的辉煌,也铭刻着民族的伤痛;见证着中西文化互鉴的成就,也承载着文明复兴的希望。在线法山前,我默默地站在维克多·雨果的雕像前向他致敬,用手机拍下了镌刻在石头上他写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就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了大规模劫掠,赃物由两个胜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的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走出园门,秋风吹起我的衣角,我知道,这次秋日漫步圆明园,不仅是欣赏了秋日的景致,更是在残石与秋光间,读懂了一段关于文明、伤痛与坚守的史诗。而这座园子,正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姿态,将百年沧桑化作前行的力量,提醒着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铭记历史,更好地守护文明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