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系列04(隆平杂交水稻,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

老马识途

<p class="ql-block">  《妈妈,稻子熟了》——今年1月19日,浙江图书馆《文澜艺韵》“纸短情长 书香盈盈”家书分享会上,朗读者魏亚南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袁隆平八十岁时写给母亲的信。字字滚烫的思念与赤诚,让我满含泪花,也让一颗向往探寻的种子在心中萌芽:一定要去隆平水稻博物馆,回望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一生。</p><p class="ql-block"> 2月11日,我与爱人满怀敬意赶往长沙,直奔隆平水稻博物馆。远远望去,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形似饱满的“稻粒”,错落排列成绽放的稻花模样,与主题呼应得恰到好处。踏入核心的隆平厅,详实的图文、珍贵的实物、生动的视频与沉浸式体验,瞬间将我带入袁隆平的科研岁月与追梦征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初心萌芽:从少年志到学农路</span></p><p class="ql-block">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书香之家,却在颠沛流离的少年时代,亲眼目睹了饥饿与贫困带给国人的苦难。天性善良的他深深意识到:“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只有解决吃饭问题,才能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一颗立志学农的种子就此埋下。</p><p class="ql-block"> 1949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毫不犹豫选择农学专业;1952年,参与土地改革的他,目睹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艰辛,更坚定了“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生活”的信念。1960年前后,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严重减产,看着因饥饿倒下的人们,他愈发明确使命:“粮食就是生命,我的使命就是解决吃饭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逐梦稻田:“禾下乘凉”的执着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 怀揣着“禾下乘凉”的美好梦想,袁隆平扎根田间地头,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在未知与怀疑的探索之路上踽踽独行四十余年,硬生生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两系法”杂交水稻,制定超高产杂交水稻研究策略,攻关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探索耐盐碱“海稻”……</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日,湖南衡南县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新技术,实现全年亩产1530.76公斤的惊人突破。截至目前,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约68亿亩,累计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稳稳筑牢了国人的粮食安全防线。正如国际水稻研究所原所长斯瓦米纳森在其80岁寿辰祝词中所言:“您获取了成功利用杂种优势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大爱无疆: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span></p><p class="ql-block">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的终生愿望。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专利转让给美国,正式开启走向世界的征程。四十余年间,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试验示范,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p><p class="ql-block"> 2020年,海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近800万公顷,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500万人口。袁隆平用一粒种子,跨越国界守护世界粮食安全,在消除饥饿与贫困的事业中居功至伟,真正做到了“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民楷模:做一粒好种子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他将“立德树人,止于至善”作为座右铭,对事业执着追求,却因忙于科研亏欠了家人。八十高龄时,他在给母亲的信中深情写道:“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p><p class="ql-block"> 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就像一粒扎根土壤的好种子,一辈子卷起裤管、躬身田间,用坚持不懈的付出诠释着初心。“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穿越时空、永续传承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文字:老马识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插图编辑:王老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