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李学山</h3> <h1></h1><h3> 在企业,管理者(注:本文所指的管理人员仅包含企业的中基层)如果要履行好职责,真正起到承上启下、辅上管下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h3><br><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何谓“身到”?</font></b></p><br><h3> 所谓“身到”?通俗点讲就是采取“走动式管理”。你天天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品茶,不去主动到基层发现问题,只是像个“老爷”似的等着下面来汇报问题,那肯定是不行的。你要知道,现在最基层的员工除了极少数亲信之外,大多都不愿多事,有时候明明问题很多,几乎碰瞎眼睛也不愿向上反映,都是习惯于私下里嘟嘟囔囔,牢骚满腹。你要真要问他,他还真不告诉你真实情况。其他部门还好些,人力部门尤其如此,你如果不亲自走出去调查研究,你还真是企业各种问题的“睁眼瞎”,你所听到的和主管感知的,都是一些与现实情况完全脱节的东西,如果用这些反映给领导,进而作为制定制度和用来决策的依据,岂不是毫无意义?</h3><br><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何谓“心到”?</font></b></p><br><h3> 做任何事,要思考其合理性,并深究其原因,有些事情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比如看到下属做事情效率低下或者情绪低落,就要考虑其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怎样才能帮到他。看到员工干活时接头接耳,就要考虑其工作量是否饱和。看到迟到的人多了,就要考虑是不是公司最近纪律松散了。看到来公司的客户少了,就要考虑是不是以后订单量会少了,那么就不要招很多人,看到老板笑容满面,就要考虑公司可能接到大订单了。总之,要处处留心。</h3><br><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何谓“眼到”?</font></b></p><br><h3> 这一点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尢其重要。要看对人,看准人,要细致观察人,练就娴熟的读心术,注重细节,能从一些细节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搞现场管理要对现场的蛛丝马迹不放过,做到心中有数。做文件、方案和拟定合同时必须字字清楚,字字斟酌,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和瑕疵。</h3><br><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何谓“手到”?</font></b></p><br><h3> 对观察到的人和事以及所思所想,要及时做好笔记和分析,以免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现场,要是看到基层员工干活不精心,你就要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带头去干,亲手给他们示范。如果看到员工做的不好,就一味的训斥,又是责骂,又是罚款的,只动口不动手,是很难赢得基层员工的真心佩服的。</h3><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何谓“口到”?</font></b></div><br><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口到”者,勤于沟通,善于沟通也。下属遇到难题,要随时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指点迷津。你所要下属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当面交代清楚,反复确认。如果你是要宣传企业文化的(比如像我一样),那更要经常性的把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嘴巴向员工讲出来,并把最基层的员工的最真实践行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上去。这样的话,基层也不憋屈,领导也很顺心。</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