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行为准则须知

雷風俠讀書會

<p class="ql-block">“志愿者”这个词的核心意思是:自愿、无偿地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和技能的人。</p><p class="ql-block">1. 核心特征· 自愿性: 这是最基本的特点。参与志愿活动是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不是被强迫或法律要求的。· 无偿性: 志愿者提供服务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他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基本的餐食、交通补贴或志愿服务证明,但这并非劳动薪酬。· 利他性: 主要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帮助他人或改善社会,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社会性: 志愿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或特定的群体,旨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p><p class="ql-block">2. 常见的志愿服务领域志愿者的身影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 社区服务: 照顾孤寡老人、辅导留守儿童功课、参与社区环境保护等。· 大型活动: 在奥运会、世博会、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或活动中提供引导、翻译、后勤等服务。· 灾害救援: 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参与救援、物资分发、心理疏导等工作。· 环境保护: 参与植树、清理垃圾、保护野生动物等环保活动。· 专业知识服务: 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志愿服务,如医生义诊、律师提供法律咨询、IT工程师为公益机构搭建网站等。</p><p class="ql-block">3. 相关的词汇· 义工: 这个词在含义上和“志愿者”几乎完全相同,在港澳台和华南地区使用更为普遍。可以看作是“志愿者”的同义词。· 志愿精神: 通常被概括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体现了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 NGO/NPO: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是志愿者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p><p class="ql-block">4. 一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一下,周末有一场在城市公园举办的马拉松比赛。那些穿着统一马甲、在赛道上为选手递水、指引方向、加油鼓劲的人,他们不是工作人员,不拿工资,完全是出于热情和奉献精神来帮忙的。这些人就是志愿者。</p><p class="ql-block">---“志愿者”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它代表的是一群心怀善意、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去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志愿服务播撒凡人善举种子,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志愿精神成为时代新风。</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应注意</p><p class="ql-block"> 一、端正志愿服务态度 爱惜志愿服务形象;</p><p class="ql-block"> 二、明确成为志愿者的动机与目的;</p><p class="ql-block"> 三、考察自身条件,量力而行;</p><p class="ql-block"> 四、拥有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p><p class="ql-block"> 五、服从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导指挥;</p><p class="ql-block"> 六、大局为重,切忌独行独断;</p><p class="ql-block"> 七、清楚了解志愿服务内容及性质;</p><p class="ql-block"> 八、冷静对待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p><p class="ql-block"> 九、戒骄戒躁,保持良好心态;</p><p class="ql-block"> 十、尊重受助者人格 严守受助者隐私。</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条例》规定</p><p class="ql-block"> 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p><p class="ql-block"> 志愿者接受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服从管理,接受必要的培训;</p><p class="ql-block"> 志愿者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志愿服务;</p><p class="ql-block"> 志愿者因故不能按照约定提供志愿服务的,应当及时告知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服务对象等。</p> <p class="ql-block">  志愿者是不可或缺的“临时”工作者,要用志愿服务获得群众尊重,而不是要求群众尊重,好的态度就是“爱”的传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