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年丙戌月戊辰日,周日,阴云弥漫,秋寒缭绕,秋雨连绵,难免令人压抑、伤感。郁郁不安间,翻看《中晚唐诗扣谈集》,读到李商隐《哭刘蕡》: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p><p class="ql-block">刘蕡(?—848年),字去华,祖籍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唐代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在贤良方正科举考试中,极力弹劾宦官的罪行。尽管才华横溢,考官冯宿等人也叹服其文章才学,但因宦官权势很大,考官们不敢得罪,最终未被录取。后被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毛泽东在读《旧唐书·刘蕡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赞赏,旁批:“起特奇。”意思是说,他在中唐起来说话,特别奇特。并写了一首七绝云:“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究可哀。李商隐与刘蕡是“平生风义兼师友”,加上有感于刘蕡的“煌煌策论”,曾写诗三首:《赠刘司户蕡》、《哭刘蕡》。大和二年,第试贤良方正,刘蕡论及宦官擅权误国,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约在大中二年初春,刘蕡自贬所放还途中,与李商隐在黄陵相遇。李商隐满怀对友人的同情和对宦官的痛恨,写了这些诗。</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总有志士怀才不遇,他们的遭遇令人惋惜,他们的高洁令人敬仰。这些龙盘凤逸、才高运蹇、抱璞泣血的故事,对于人类个体来讲悲剧,但在超越人类的宇宙视域中,也许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他们的悲剧在本质上并不是因为遭受卑贱阴险愚昧同类的嫉妒和陷害,而是人类文明的困境或局限所致。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提到:“智慧的锋芒转而刺向智者:智慧乃是一种对自然的犯罪……当个人英勇地追求普遍,试图跨越个体化的界限,愿意成为一个世界本质本身时,他自己就要忍受隐藏在万物中的原始矛盾,也就是说,他就要渎神和受苦了。”这些人纯洁而敏感地感受到天地的趋势,他们想要表达出来,告诫同类避免整体的悲剧,然而大多数的同类不能感受到这种趋势,于是在天地混沌力量的裹挟下,无视、嘲讽、诬陷、打压纯洁敏感的先知者,把一个个先知变成一个个悲剧。先知的悲剧,其实是人类共同的悲剧,而大多数人冥顽不知,只能陷入更大的悲剧中备受煎熬。先知者的悲剧只是冥顽不化世人眼里的一个幻象而已,先知者因其内心的纯净和智慧,并没有苦难可言,先知者言语中的苦难只是冥顽不化世人的苦难的预言。</p><p class="ql-block">丙戌月为秋九月,十二消息卦卦象为剥,这在趋吉避凶的世人眼里是个非常不吉、避之不及的卦,然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卦象,就像这不可逃避的阴冷和湿雨,就像这百草凋零、一片萧瑟的晚秋。</p><p class="ql-block">剥卦《象传》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附,依附,山依附于地,看似高大巍峨,其实全靠大地的支撑,所以《象传》讲“上以厚下安宅”,这时外在的现象已经不重要了,完全要看本质,看支撑物了。本质坚定,岿然屹立;本质空虚,山崩地陷。易学家刘君祖指出,对于个体人来讲,遭遇生命的困境,“剥”的时候,外表都完蛋了,就逼着要往内心探寻。生命内在充满机会,那就是“复”的生机,所以要回头深刻内省,回归内心世界。也就是说,当外在的追求都已穷途末路,只能回归内心,这才发现里面有无限的能量。只要回归基本面,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专心致志务本,不必担心“穷上”,只要“反下”就好了。返回向内挖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p><p class="ql-block">佛法的明心见性,就是“剥”的实践,空五蕴,探真心,不经过“剥”的千刀万剐,剥离虚妄的习气,根本没有其他路子通达真心。</p><p class="ql-block">剥卦坤下艮上,王船山《周易内传》讲:“艮以止为德,处阴盛已极之世,止而不行,犹免于害┅自有剥而不剥止道焉┅世自乱而己自治,修身以立命,则昼夜屈伸、运行不息之道在己矣。”又《外传》讲:“不幸而剥矣,而不以艮止之道安宅于上;惑男不已,犹徇其恩;人满无政,犹沽其誉;耽燕寝之私,行媚众之术,则未有不惫者也。”</p><p class="ql-block">看到别人的好,便心生嫉妒;看到别人的丑,便心生厌恶;看到别人的穷,便心生不屑;看到别人病老,便心生厌弃;看到别人不幸,就幸灾乐祸。全无随喜之心,慈悲之心,同情之心。人生无常,好与坏,美与丑,富与穷,健康与疾病,在瞬间都可能发生逆转,因此要怀慈悲心、平等心。</p><p class="ql-block">苦难遭遇,并不是所谓外在的恶带给的直接冲击,而是人心的选择。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情不附物,物岂碍人!</p><p class="ql-block">眼观千般象,皆是雾里花。如露亦如电,转瞬即虚化。皮囊裹风骨,妄念最繁华。一朝尘缘尽,何曾带片霞。看那红粉颜,白骨是本家。观那枯骨立,也曾绽芳华。见美思其幻,欲火自会压。吾执心自定,不念妄不发。红尘摧万丈,不稳即坠崖。一身清浊气,色象自在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