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总在寻觅便捷有效的养生方式,却往往忽略了身边最朴素的“疗愈工具”——写作。无论是随笔记录、情感抒发,还是逻辑梳理、创意创作,这项看似简单的文字活动,实则是一场兼顾大脑锻炼与身心调节的“隐形养生操”,对大脑、心脏、血压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p> <p class="ql-block"> 写作对大脑的滋养,堪称一场精准的“思维健身”。首先,写作需调动逻辑思维对零散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与串联,这个过程能持续强化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如同给大脑“除锈”,让思维更清晰敏锐。其次,词汇的积累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构思,能刺激大脑语言中枢的活跃,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尤其对中老年人而言,坚持写作可有效降低记忆力下降的风险。同时,创意写作中对情节、画面的想象,能激活大脑的联想区域,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力,让大脑始终处于“年轻态”。</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诸多热爱写作与书法的名人用一生印证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的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擅长诗文创作,其《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气势磅礴,他以写作抒发抱负、梳理谋略,即便身处战乱纷争,仍保持着敏锐的思维与旺盛的精力,享年66岁,在平均寿命不足40岁的三国时期,已是远超常人的高寿。</p> <p class="ql-block"> 清高宗乾隆皇帝堪称帝王中的“写作达人”,一生创作诗歌四万余首,从日常琐事到国家大事,皆以笔墨记录,即便晚年仍保持着高频的写作节奏,长期的思维锻炼让他始终头脑清醒,最终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p> <p class="ql-block"> 书法领域更是长寿者辈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沉醉笔墨,其楷书雄浑刚健,创作中既需运筹章法的逻辑思维,又需调控笔墨的专注力,即便历经安史之乱等动荡,仍以书法寄情明志,最终享年77岁,在唐代实属高寿。</p> <p class="ql-block">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一生沉浸笔墨,其书法圆润洒脱,创作过程中对呼吸的调控与专注力的凝聚,让他始终身心舒畅,享年69岁,远超当时的平均寿命。</p> <p class="ql-block">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坚持每日临帖写作,笔耕不辍直至92岁高龄,长期的笔墨修行不仅成就了其书法造诣,更让他保持了清晰的思维与硬朗的体魄,成为书法养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从心血管健康来看,写作是一剂温和的“情绪降压药”。生活中的压力、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若长期积压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异常,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写作与书法创作都提供了安全的情绪宣泄出口,将内心的波澜转化为文字或笔墨的过程,本身就是情绪梳理与释放的过程。研究表明,通过书写表达负面情绪,能有效降低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帮助心率恢复平稳,进而减少血压的波动。</p> <p class="ql-block"> 从脑血管角度看,写作的核心益处是持续激活大脑神经元网络,促进脑血管血液流动,从而为大脑提供充足氧分与营养,间接维护脑血管健康。 增强脑血管弹性:写作时需调动逻辑、记忆、语言组织等多区域脑功能,这种主动的脑力活动能持续“锻炼”脑血管,使其保持较好的舒张与收缩能力。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长期规律写作可间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而慢性压力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问题的诱因之一,因此写作能从侧面减少这类风险因素。</p> <p class="ql-block"> 日常坚持写日记或练习书法,便是这种“情绪疗愈”的绝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 明代内阁首辅徐阶一生坚持写日记,无论是官场的明争暗斗,还是个人的修身反思,都详尽记录在册,通过文字排解政治压力、调节心态,最终享年80岁,在古代官员中实属罕见的高寿。</p> <p class="ql-block"> 现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将书法与随笔写作结合,以笔墨寄情,用文字抒怀,即便历经世事沉浮,仍能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享年93岁,其长寿秘诀与长期的笔墨耕耘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现代作家冰心从青年时期便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与人生感悟,即便历经岁月沧桑,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年99岁,成为文坛的“长寿典范”。此外,当人们沉浸在写作或书法的专注状态中时,会进入类似“冥想”的放松模式,全身肌肉舒缓,血液循环顺畅,这对维持心脏的健康机能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p> <p class="ql-block"> 写作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更体现在“身心联动”的良性循环中。当大脑处于高效运转的健康状态时,人的判断力、情绪调控能力会同步提升,进而减少因情绪失控引发的身体应激反应;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又能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与营养,保障思维活动的高效开展。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写作与书法成为一种“双向养生”的方式。无论是退休老人通过日记或书法颐养天年,还是上班族用随笔缓解工作压力,长期坚持,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善身心状态,收获由内而外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写作与书法无需复杂的工具,也没有严苛的条件,一张纸、一支笔,或是一台电脑,就能开启这场身心疗愈之旅。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养生方法。不妨从今天开始,让笔墨陪伴日常,在文字的流淌或笔墨的挥洒中,守护大脑的灵活与身心的安宁,解锁藏在文字里的健康密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