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逛国家植物园(南园)赏菊展(北园)25.10.24

峭松

<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简介</p><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于2021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国家植物园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兼具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文化休闲等功能,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p><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西山,包括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两个园区,现开放面积约300公顷,收集植物1.5万种(含种及以下单元 特色,功能互补。</p><p class="ql-block">北园具有湖光山色、古树参天的优美景观,建有桃花园、月季园、海棠园、牡丹园、梅园、丁香园、盆景园等14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展览温室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分为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和四季花厅,是开展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园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墓,以及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和曹雪芹纪念馆。北园拥有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每年举办桃花节、菊花文化节、兰花展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5年北京国家植物园第四届菊花展于9月29日至10月下旬举办,核心展区面积达8000平方米,展出2万余株小菊及百余种造型菊,配套科普展览与文创市集等系列活动。</p><p class="ql-block">‌核心展区‌:科普馆西侧8000㎡区域,集中展示24个品种的2万余株小菊,以葫芦造型与传统吉祥文化结合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植物与人类生活”为主题,通过互动体验和艺术展示普及科学知识。 ‌</p><p class="ql-block">科普馆建于1996年,2022年随国家植物园揭牌完成改造,总面积达1590平方米,分为谷生厅、远志厅和草木绘馆三个主题展区。 ‌</p> <p class="ql-block">小蜜蜂容器园主要指以蜜蜂文化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园区,结合自然生态与互动体验,常见于城市近郊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p><p class="ql-block">月季园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7.1公顷,共收集月季品种1000余个,栽植月季5万余株,是进行月季园艺展示、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月季园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既有轴线严整的图案布局,又有自然式的组团配置。月季园北部中心为一直径40米、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圆形沉床,在环状台地上种植各色丰花月季,周边环绕藤本月季,其间还点缀有"花魂""绸舞"等雕塑。园区东部为品种展示园,集中展示杂交茶香月季、丰花月季等优秀品种;园区西部主要展示树状月季、杂交茶香月季、微型月季和灌丛月季等类型;园区南部主要展示蔷薇属野生种及古老月季。</p><p class="ql-block">每年的5月至10月为月季的赏花期,届时月季园中群花怒放,花姿绰约,芳香馥郁,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中澳友谊月季园</p> <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南园建有裸子植物区(松柏园)、牡丹园、丁香园、蔷薇科植物区(月季园)、壳斗科植物区(橡树园)、水生与藤本植物区(含古莲池、王莲池等)、本草园等15个特色专类园,拥有体现植物多样性时空演化历史的展览温室、康熙御碑等人文景观和菩提树等国礼植物;南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科学综合研究机构,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中国古植物馆等,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18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每年举办科学节、牡丹文化展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环保植物区</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0.85公顷,以抗二氧化硫、抗氯气盐酸气、抗氟化物、抗臭氧、抗粉尘和敏感植物等特征对植物进行分区规划。根据我园多年对大气污染抗性植物筛选研究的结果,展示具有较强抗性、吸收净化功能和能监测大气污染的敏感植物100余种,如二球悬铃木、栾树、旱柳、榆树、海州常山、油松、乔松等,旨为改善、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植物提供示范和依据。</p> <p class="ql-block">兰科植物保育温室</p><p class="ql-block">兰科植物保育温室(兰苑)位于国家植物园(南园)单子叶植物区,总建筑面积约为300m2,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400余种不同的兰科植物,犹如一座微缩的兰花王国。</p><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兰苑恰似人类的眼睛,内部精心划分为多个不同环境条件的展区,以满足来源于不同生境下的各类特色兰花的栽培需求。喀斯特石灰岩上生长着可爱的兜兰和国兰;枯木、老树桩以及木板上附满了石斛、石豆兰、贝母兰等附生兰;青翠的苔藓间散生着虾脊兰、鹤顶兰、坛花兰等地生兰;万代兰、卡特兰、指兰等热带兰花悬垂于温暖区的大树上;斑叶兰、血叶兰、盆距兰等怕热兰花则"住在"凉爽的小屋内。</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兰苑,人们既能欣赏到赫赫有名的达尔文兰和形态别致的无叶兰,还能见识到美味香草的原植物香荚兰、体型硕大的领带兰以及植株娇小的斑叶兰等兰花。除植物活体外,兰苑四周的墙面还展示了兰花的"家谱"、生境、拟态、传粉等各种有趣的科普知识。</p> <p class="ql-block">宿根花卉园</p><p class="ql-block">宿根花卉园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二期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进行了改建,占地0.9公顷。目前收集栽培各类草本花卉和藤本植物近600种(含品种),隶属46科138属,物种数量居全国同类园区之首。改建后的园区根据植物生态习性要求分为:阳生植物区、阴生植物区、球根花卉区、岩生植物区和藤本植物带;并构建了松石寻芳、玉兰迎春、古藤新韵等景点。</p><p class="ql-block">园区内不仅布置了国内外常见的郁金香、百合、洋水仙等球根花卉品种,种植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大百合、景天等野生植物资源,并突出展示了研究人员经过长期艰辛工作培育的萱草、铁线莲、荷兰菊、鸢尾、福禄考等系列栽培植物新品种。</p> <p class="ql-block">丁香园</p><p class="ql-block">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全世界约27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中亚和欧洲。中国是丁香的自然分布中心,有野生种类22种,其中18种为特有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日本、朝鲜、阿富汗等国有6种、欧洲有2种。</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园开始丁香属植物专类引种,迄今收集保存了80%的野生种,近百个栽培品种,并培育出诸多品种。该展区始建于1979年,1985年落成,2005年改扩建,目前占地0.7公顷,种植乔灌木近千株,其中丁香50余种(品种),共500余株。专类园定植遵从丁香属植物的生态习性,并以组系分类、育种家系和园艺技术进行主题布局。</p> <p class="ql-block">豆科植物区</p><p class="ql-block">占地1公顷,收集豆科植物9属,15种,如紫穗槐、紫荆、杭子梢、花木蓝、肥皂荚、白刺花等。豆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和兰科的三个大科之一,其中的许多种植物是人类食物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种类的豆科植物根部有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菌,对于土壤改良和农田轮作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蔷薇科植物区</p><p class="ql-block">占地1.47公顷,收集保存蔷薇科中的蔷薇属、枸子属、苹果属、梨属、绣线菊属、山楂属、李属等共约200余种植物。我国是世界上蔷薇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拥有蔷薇科全部2000-3000种之中的930余种,它们广布全国。许多蔷薇科野生植物是重要果树和现代观赏植物的近缘种及杂交育种的亲本,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该类群一直是我园木本植物收集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0.6公顷,收集栽培月季品种约300余个。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它原产我国,18世纪传入欧洲,园艺家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现代月季新品种。据统计全世界现有月季品种多达一万余个,著名品种有黄和平、红双喜、公主、金凤凰、粉后、墨红、明星、舞会等。月季是美丽的庭院花卉,同时也是上等切花材料,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誉,花、根皮入药,有活血、消肿、解毒之效。</p> <p class="ql-block">展览温室介绍</p><p class="ql-block">作为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室既是植物保育的设施,又是科学普及的场所。本展览温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1965年由砖木结构改为钢架结构并沿用至今,它是当时全国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植物展览温室。2018年展览温室修缮以后,总面积为2430平方米,共包含四季花厅、棕榈室、阴生植物室、裸子植物室(内含由旧温室改建而来的食虫植物室)、果树室、多肉植物室、水生植物室、菩提室8个展室,收集展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2000余种(含栽培品种)。</p> <p class="ql-block">棕榈室</p><p class="ql-block">棕榈室位于温室群的中央位置,室内有棕榈科植物30余种。大多数的棕榈科植物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之姿态优美,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优良风景树种。</p><p class="ql-block">棕榈室南侧种植有狐尾椰、三角椰子、棍棒椰子、和酒瓶椰子。</p><p class="ql-block">棕榈室北侧种植有鱼尾葵、短穗鱼尾葵以及蒲葵属的植物。</p><p class="ql-block">棕榈室东侧最引人注目的植物是枣椰子,经多年生长,茎干粗壮,长长的叶片根根直立,刺向天空。</p><p class="ql-block">棕榈室西侧主要种植了棕榈和刺葵属植物。地上栽植的一棵香桄榔,则是珍贵的香料植物,开花之时香气浓郁而绵长。</p> <p class="ql-block">阴生植物室是专门收集、保育和展示喜荫植物的专类园区,模拟弱光环境如森林底层或背阴处,突出植物多样性、生态价值及科普教育功能,常见于大型植物园内。</p><p class="ql-block">阴生植物园专为喜荫植物设计,这类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生长更佳,光补偿点低,枝叶茂盛且角质层薄。园区通过模拟自然生境(如石山、溪流、雾化系统)营造潮湿、背阴环境,展示蕨类、苔藓、天南星科等植物的适应性。‌‌</p> <p class="ql-block">果树室</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果树资源极其丰富,是苹果、梨、桃、柑橘、荔枝等许多重要果树的原产地之一。中国人民对果树的利用历史悠久,西汉古籍《淮南子》中就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的记载。本展室面积255平方米,收集并展示了30余种果树,展室北部主要种有洋蒲桃、人心果、龙眼、杨梅、枇杷、澳洲坚果等,展室南部则集中展示了芸香科果树如沙田柚、虎头柑、无核蜜柑、佛手。</p> <p class="ql-block">裸子植物室</p><p class="ql-block">裸子植物是指胚珠裸露,心皮不包被成子房的一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起源古老,大约在距今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是高等植物中承前启后的类群,向前联系蕨类植物,涉及种子的起源,向后联系被子植物,涉及花的起源等重大理论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地球上现存裸子植物1100余种,虽然其物种数不及被子植物的0.4%,但裸子植物物种却是森林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0%。</p><p class="ql-block">本室主要收集原产自亚热带和热带的裸子植物,以"生命之树"的概念为主线,分为四个小区:苏铁+银杏区,松科区,买麻藤类区及其它松柏类植物,不包括松科)区,以展示各自代表性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p> <p class="ql-block">食虫植物室</p><p class="ql-block">食虫植物室位于裸子植物室内,是由唯一留存的一间旧温室改造而成。改造后的温室种植区域为全封闭式,内设恒温、加湿和照明设备,能形成凉爽、湿润和高光的环境以保证食虫植物的生长。该温室分为大型食虫植物展区、小型食虫植物展台和玻璃栈道下的水生食虫植物区,目前收集有陆生、附生和水生食虫植物近百种;囊括狸藻属、旋刺草属、捕虫堇属、茅膏菜属捕蝇草属、骆藻属、猪笼草属、瓶子草属(、眼镜蛇瓶子草属、太阳瓶子草属、土瓶草属、小花凤梨属、腺毛草属等几大食虫植物类群。</p> <p class="ql-block">百岁兰</p><p class="ql-block">百岁兰科百岁兰属的唯一现存物种,原产于非洲纳米布沙漠,以其极长的寿命(平均500-600年,最长可达2000年)、终生仅有两片真叶的独特形态及强大的干旱适应能力而闻名,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和珍稀保护物种。‌‌</p> <p class="ql-block">香山的枫叶又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