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这幅名为《变化》的作品,从传统国画的"变化中"引发的创作思路。从临摹沈周的《庐山高图》作品中受到作画要"变"的启发。沈周的心中作画的(庐山高图),可以说空前绝后。他未去过庐山,但他创作的(庐山高图)作品,可以说古今中外,至今无人超过。作画必变,变中有变,滿幅作品,生长在变化之中,精微到变化之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变化》 (上视) 69X6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变化》作品,其实就是创作的一幅作品,但之所以变換角度,成为上下左右的四幅画面,只是变化四种视觉角度而已。但是在具体绘画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思考量,更深的感情投入和更美的色彩表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变化》 (下视)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变化》作品的完成,取决于对整幅作品的统一。从笔墨结构关系的形成与调整,从色彩语言的表达与韵味,从相互关系的对比与补色,以及光影、层次、格调的经营等方面的充实和完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变化》(左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变化》作品是综合性绘画题材,虽然开始有"变化"的创作思路,但沒有具体的创作方法。具体方法的产生,是在无意识之中的笔触过程中实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变化》(右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变化》作品,也可以称其为《一四》作品,但未有分别取名,只给观者提供了上下左右角度的识画线索,希望各位书画爱好者、画家、评论家、收藏家对四幅作品的名称提出良好的建议。当然,也可以做为无名作品,我觉得应该接受大家的建议…取名为《色彩的逛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