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8ieo9a"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附三(3)</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附三:《绘画艺术的前途——谈谈徐悲鸿先生的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4)</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第72幅作于1940年题为《木棉》一画,画面画着一根从上而下倒挂的木棉大树的粗枝,并开满着鲜花。题诗云:“灿如朝霞色,高与青云齐。孰具英雄气,棉花倘可师。”虽然所见是一株木棉花,却因它的秀色、高大,那么具有英雄的气概。木棉花倘若作为我们的老师,也是可以的呢!这好像浙江省普陀山的一块石头,人们拜这块石头为师,在这块石头上刻着“师石”二字。对于这株木棉,在徐先生心目中同样可以在其身上刻上“师棉”二字。此画表现了徐先生天天、事事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第45幅作于1942年题为《征马》一画,画面画着一匹奔跑的马。题句云:“水草寻常行处马,相期效死得长征。”先将这两句诗句直译出来,意思说,一匹普通平常的马,希望自己能为事业效死工作。实际上描画了徐先生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第96幅作于1943年题为《驰》的画,画面同样是一匹奔马,题句则云:“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描写了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仅仅为了谋生忙碌着,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第114幅作于1944年题为《梅花》的画,画面为一株盛开梅花的大梅树。题诗云:“清芬肯与寒窗守,迁客常为兴怨嗟。万古巴山一恨事,月明从不照梅花。”跋中写“渝州冬重,三月不见太阳,遑论明月”。大概这株梅花长在徐先生住房的窗前,经常引徐先生感兴怨嗟,而在三个月中竟都是阴雨天,见不到太阳和月亮,对于梅花而言美中不足了!明月也可能指的是某些上层人物,隐喻长期得不到他们的重视而有“恨”。</p><p class="ql-block"> 第118幅作于1953年题为《奔马》的画,画面出现的是四蹄齐起的快跑之马。题句云:“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幅画作于解放后,是徐先生被委任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后任期中的作品,主题既歌颂解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也表现他自己的事业在解放后得到重视而致贺意。使人痛惜的是,在这幅画创作后的当年,徐先生逝世了。此画成为徐先生的绝笔。</p> <p class="ql-block"><b>【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悲鸿作品《木棉》1940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悲鸿作品《驰》1943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悲鸿作品《奔马》1953年)</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叶升龙画论·附三(5)即将发布,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