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太在开封博物馆欣赏了《清明上河图》,回京后忍不住临摹了仇英.明《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入画,画了15个小人物,色彩是根据自己理解和现有颜料配着用的,挺有意思的。也算是一种尝试吧。</p> <p class="ql-block"> 《姑苏巷中》</p><p class="ql-block"> 古巷风轻树色新,</p><p class="ql-block"> 肩挑舆引往来频。</p><p class="ql-block"> 岁华漫入寻常里,</p><p class="ql-block"> 烟火人间一段春。</p> <p class="ql-block"> (以下背景材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版本分别是北宋张择端本、明代仇英本和清代陈枚等5人合绘的清院本。</p><p class="ql-block"> - 北宋张择端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公认的原作。该本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全画可分市郊、汴河、市区街道三段,用笔兼工带写,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生动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的生活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p><p class="ql-block"> - 明代仇英本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明清仿作中的佼佼者。此本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987厘米,作者仇英参照宋本,以自己生活的苏州为背景创作,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技法,画面色彩鲜艳热烈,描绘了明代苏州的秀丽山水和市井繁华,展现了运河在当时苏州商业构建和城市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 清代陈枚等5人合绘的清院本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清宫画家的奉旨之作。该本绢本设色,纵35.6厘米,横1152.8厘米,于乾隆元年绘制完成,画面分乡野、漕运与虹桥市集、城门内外和金明池四个部分,增添了踏青、表演等明清时代的特殊风俗,受西洋画风影响,运用了透视原理,出现了西式建筑,用笔娴熟,绘制细腻生动。</p> <p class="ql-block"> 尔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于京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