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鸟松花江⑤

虎渔五柳

  今年6月,我只身北上松花江拍摄中华秋沙鸭。那是我第一次拍心心念念的中华秋沙鸭。在风景如画的松江河畔,中华秋沙鸭妈妈带领出壳不到24小时的宝宝们从近20米高的树干巢穴鱼贯而下,娇嫩柔弱的宝宝们硬着陆但毫发无损,迅速集结跟随妈妈到达河中觅食、嬉戏,它们的漂亮、机敏、神奇,更加钉牢了我对它们的热爱。但是,雄鸟早已不知所踪。未见雄鸟真容,遗憾平添更多期待。 <p class="ql-block">  9月28日,我又只身来到松江河畔。</p><p class="ql-block"> 秋意正浓,松江两岸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  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秋色醉人。</p> <p class="ql-block">  如此美丽的环境,必定有不俗的灵魂!这不,主角中华秋沙鸭雄鸟闪亮登场了!</p> <p class="ql-block">  雄鸟头顶墨漆色羽毛,冠羽蓬松上扬,宛如上古神鸟的花冠,尽显威严贵气。 </p><p class="ql-block"> 枕部羽毛则为墨绿色。</p> <p class="ql-block">  趾和跗跖,都是跟翠鸟的一样一样的红。</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喙也是那样的红,那是它们的捕鱼利器。它们机敏异常,潜水捕鱼的功夫,跟鸬鹚不分伯仲,只是没有鸬鹚那么狂野,那么威猛。</p> <p class="ql-block">  始于眼先的黑色沿着脖子一直延伸到后背。胁部鱼鳞纹向后延伸覆盖到背部末端。 </p><p class="ql-block"> 漂亮的翅膀富有力量,它能支撑中华秋沙鸭60公里/小时速度飞行,一年两次迁徙,迁徙距离单程2000公里左右。春北归林海,秋南涉江湖,羽翼丈量山河,是天地间灵动的信使。</p><p class="ql-block"> 翅膀的羽毛有四层,自上而下分别是小覆羽、中覆羽、大覆羽和飞羽,外侧的羽毛紫黑偏灰,靠近背部的则大部分为纯净的白色。次级飞羽为纯净白色加两道紫黑线,雌鸟的这儿只有一道黑线。 </p> <p class="ql-block">  雄鸟归来,雌鸟当然惬意悠然。小别胜新婚。它们分开100多天了,应该算作中别,重逢的欢愉,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得知的。</p>   雌鸟头顶棕红色羽毛,且冠羽短于雄鸟,透着几分温婉、秀气,好似金发女郎。 鳞状斑从颈部下端开始一直延伸到背部末端,覆盖范围明显大于雄鸟。 <p class="ql-block">  这种特有的鳞状斑,如工笔画细细勾勒,仿佛水墨丹青织就的霓裳,在碧波间流淌着东方神韵。这鳞状斑,像似古代七彩祥云图的元素。七彩祥云乃帝王之气的象征,常见于龙袍、高端瓷器之上。</p> <p class="ql-block">  即将南下避冬,鸭宝宝们也热衷于“贴秋膘”,天天猛吃海喝,为长途迁徙储备能量。</p> <p class="ql-block">  下潜捕鱼开始。</p> <p class="ql-block">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存为第一选择。在食物目前,它们没有与颜值相匹配的优雅,没有爱情,没有友情。</p><p class="ql-block">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完全理解和尊重它们这种抢食行为。只有优胜劣汰,才能实现种族的延续。作为第三纪冰川孑遗的物种,它们穿越超千万年的沧桑,足见其优胜劣汰的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  抢与防抢,无一不是使出浑身解数。战斗激烈,水花飞溅。</p> <p class="ql-block">  水面遭遇围堵,只得向空中突围。它们成年个体在1000克左右,但速度、力量、敏锐超群。这是潜水捕鱼、远距离迁徙的运动禀性练就的本领。</p> <p class="ql-block">  升空也要追击。</p> <p class="ql-block">  期待明年清明时节与它们在此再次重逢,欣赏它们冰天雪地恩爱缠绵的浪漫与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