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之行(二)合肥之旅

大海

<p class="ql-block">  初来合肥,作为安徽文化窗口的安徽博物院是一定不可错过的,我们用4个多小时参观了博物院(蜀山馆)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安徽古建筑”和“金耀九州”临展,虽说是走马观花,由此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内心感受还是蛮大的,祥见美篇《皖之行(一)安徽博物院》,这里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故居在淮河路步行街上,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历史上李家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现今的李府是1999年时对外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p> <p class="ql-block">  中厅又叫福寿堂,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横樑上雕“佘太君祝寿图”,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府内展厅中有“李鸿章生平展”、“李鸿章墨宝展”、“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展”。生平展中,以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揭示了他极具争议和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李鸿率的书法雄強朴茂、浑厚庄严,在清代书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李鸿章墨宝展”展出了匾额、对联及信札等珍贵墨迹,多为难得一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向人们昭示了淮系集团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及国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他的身前身后都颇有争议,在他身上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正所谓青史凭谁论是非啊。</p> <p class="ql-block">  包公园,始建于北宋,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园内主要由包公词、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p> <p class="ql-block">  祠堂正殿端坐包公塑像,神情端庄严肃。祠堂上方高悬“色正芒寒”横匾,彰显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龙头、虎头、狗头三铡。</p> <p class="ql-block">  廉泉亭。该井原为北宋包拯所凿普通水井,明代修建包公祠时加盖六角亭,史载贪官饮此水会头痛的传说,故得名“廉泉”。</p> <p class="ql-block">  “廉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只为满足家用,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传说。</p> <p class="ql-block">  清风阁。建于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而建,名称源自明代于谦的“两袖清风诗句”,象征包拯的清廉品格。可以登搂远眺合肥景色。</p> <p class="ql-block">  包公墓照壁。</p> <p class="ql-block">  神门。苍松翠柏,环境幽静“一身正气冲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怀古思英,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神道。</p> <p class="ql-block">  享堂。</p> <p class="ql-block">  包拯墓。</p> <p class="ql-block">  墓室铭。</p> <p class="ql-block">  墓区中的石刻家训。</p> <p class="ql-block">  包拯历史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  合柴1972是中国首个由监狱旧址改造的文创园区,目前尚未完全建成,但巳初具规模,是一个休闲娱乐新潮的4A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是监狱瞭望台,圆形红砖建筑倒映水池,已成为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进入书店,彷佛掉进书的海洋,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宽暢明亮的设计,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涂鸦墙。</p> <p class="ql-block">  合肥,这座充满魅力与温情的城市,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代的活力,只是时间匆匆,未能细细体验。下一站滁州,继续我们的安徽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