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畔北湖旁,大鹭小鸭聚会忙

北湖月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伊通河畔北湖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鹭小鸭聚会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湖月光 文/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第76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第617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伊通河流域目前最大的湿地公园。“大鹭”指大型鹭鸟,“小鸭”指与“大鹭”比,野鸭的体型相对较小。在北湖公园西南侧的伊通河畔,目前聚集了很多“大鹭”与“小鸭”(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水鸟)。这是今秋我首次见到的景观,以前每年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但以后如有可能,同一时段我会做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9月上旬到11月中旬,我写了“伊水秋光”系列18期,其中16期获精选。近日,我又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从北四环到南四环的伊通河沿河之旅。本篇是继今年我6月15号写《夜游母亲河,北城亦婀娜》和8月26号写《北四环到南四环,几多水鸟在盘桓?》之后,第三次写巡河之旅——“夜游”那篇,只是写了那次巡河之旅的一部分;而本篇也是此次巡河之旅的一部分——主要写所见水鸟最多的那部分,也就是北湖公园附近的伊通河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本月12号那个周日,我就曾计划从北湖这边沿伊通河南行,看看我们“母亲河”上水鸟又有何变化。但我先在北湖南翼转了转,感觉已收获足够多。回去后写了《“秋波”之中正陶醉,不止欣赏“小另类”》,并且还储备了另两个题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视频中有很多水鸟的飞翔和降落,还有更多水鸟在河边活动。它们的体形都较大,大都是我前所未见的。它们的活动地点,距冬天此处河道因附近企业排热水而不封冻处不远,所以我不知道这些水鸟是因迁徙路过此处还是按以往经验行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用的图片少视频多,因为水鸟们“驻扎”的位置距我较远,拍不到清晰的图片。上面这幅图,我是从下面这段视频里截来的。这只飞鸟可能是鹭,它与我9月25号所写《他善写“孤鹜”,我偶拍“孤鹭”》中所拍的鹭很像,至于是不是同一只,我就不知道了。而视频是我周四傍晚在伊通河右岸,距北湖大桥千米右右处拍到的。这只鹭的身下,就是北湖大桥。因为截图被我放大了,所以不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视频,重点在后半部分,也就是大鸟飞的那部分。也正是因为看到它飞的方向河道旁及河水中有更多水鸟,我才决定还要来,于是昨天上午又去转了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是拍到了这只鸟(可能是野鸭)降落的场景。在它降落后,我将手机镜头拉到最大,想看看它是不是野鸭,但仍看不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处已进入市区。8月下旬我写《北四环到南四环,几多水鸟在盘桓?》时,此处有一大群白鹭嬉戏。时过境迁,它们大概是向南方迁徙了——“境”没迁,鸟迁了(当然可以说“境”也迁了,因为气温降低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此次巡河之旅中,伊通河从北四环到南四环大约20公里的长度内,我仅见一只白鹭孤零零地兀立在清冷的河水中。它是与南迁的大部队“失联”了吗?还是它生性比较倔强,在团队离开之时,心里说:“你们走你们的,我在这里还没待够呢。”不管它怎么想,现实是,一定范围内,其他的白鹭都不见了,只有它孤身一鸟留在了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笨鸟先飞”,这是我小时候就听过的说法。由于自己天生就笨,所以我一度曾以为,“先飞”会弥补“笨”的不足。后来又听有人说“笨鸟先飞常在后”,让我对先飞的笨鸟不抱啥希望了。不过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搜到“笨鸟先飞常在后”,却搜到了“笨鸟先飞早入林”,让我对“笨鸟”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鹭是“笨鸟”还是“聪明鸟”呢?我不知道,因为没见到它们的智商测试结果。据我观察,它们飞到我们这边时,属于“后飞”,因为我今年第一次见到白鹭是6月下旬,在北湖大桥南侧,我6月29号写在了《“游禽”与“涉禽”,择水各建群》一文中。那时像凤头䴙䴘和白骨顶鸡等水鸟早已捷足先登,占据了北湖大大小小的水域,并产蛋抱窝、传宗接代。但白鹭来了之后,我未见它们在哪儿筑巢生卵,只见其飘飘欲仙地飞来飞去直到飞走——今年我最后一次见到白鹭的“团体”是在北湖大桥北侧,我9月18号写在了《“八匹马”“8号线”,皆有水鸟可观看》一文中。9月25号所写《他善写“孤鹜”,我偶拍“孤鹭”》,那不是白鹭,而是其他鹭(鹭的种类很多)。不过那时我并不知道有些白鹭将告别北湖以及伊通河的2025年,但在那之后我就再没见到它们此起彼落的矫健身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是回到北湖附近的伊通河畔。此段视频开头时,水鸟(可能是野鸭)并不多,但越来越多。它们靠近的那个“渚”(水中小块陆地)上有很多大型水鸟。这是今春以来,我首次在这一河段见到这么多水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渚”上的鸟,大多是头部为白色、身上的羽毛为棕色,是我前所未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段视频可看到多种不同水鸟,并听到它们不同的叫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3只白头黑“衣”水鸟的飞翔和降落(中间我没跟上),看上去它们比野鸭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面中的水鸟越来越多,我看像是凤头䴙䴘(雏鸟或非繁殖期的成鸟不长“凤头”)。虽然北湖公园内的大小湖泊中凤头䴙䴘很多,但这是我首次在伊通河中见到“组团”活动的凤头䴙䴘(假加我没认错的话)。它们是在为迁徙做准备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