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情满怀,沁园春词诵感慨》

光明磊落

2025年10月12日下午,我们游览了岳阳市的君山岛景区,13日上午又游览了岳麓山景区,到了下午,便来到了长沙市的橘子洲景区。<br>  橘子洲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中心,是湘江中最大的江心洲。它南北长约5公里,面积达94公顷,西望岳麓山,东瞰长沙城,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 进入景区后,我们八人分成了两队,四人选择乘坐景区的小火车,而我和另外三人则决定步行。我选择步行,一来是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二来也是想沉浸式地感受橘子洲的历史与自然。<br> 橘子洲上,一片片广袤的翠绿草坪犹如绿色绒毯般舒展开来,鲜嫩的草色尽显勃勃生机。草坪边缘,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各类树木交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br>  我们沿着草坪中间蜿蜒的小路漫步前行,只见湘江东岸的现代高楼建筑群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在多云的天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硬朗的楼宇与这绿色草坪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和谐无比。今日阴天,铅灰色的云层布满天际,给这片城市绿洲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喧嚣的都市仿佛在此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草色、树影与建筑轮廓,静静铺陈出自然与繁华交融的清幽景致。 在景区北广场,有一个大型人工水景 —— 百米喷泉池,它长约100米、宽约60米。尽管喷泉没有启动,但一汪碧水如翡翠般铺开,水面漾着细碎的波纹,温柔地晕染着岸边绿树、远处楼宇的影子。池边垂柳依依,如青丝般的枝条垂落在水面上,与各类葱郁的树木交织成浓密的绿帘,其间还点缀着泛黄的秋叶,增添了几分秋意的斑斓。 在百米喷泉池不远处的绿色草坪上,一组红色艺术装置格外醒目,与四周翠绿如茵的草坪和喷泉池的一汪碧水相互映衬,自然绿意与人文装置相互交织,勾勒出橘子洲“生态之洲”的清新景致。“在最美的地方 遇见 最美的你”,满是浪漫与诗意,仿佛在邀约人们在此邂逅美好,定格属于橘子洲的浪漫诗意瞬间。 小路边,间或有柚子树林,枝叶繁茂的柚子树如同巨伞,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其间挂满了一颗颗青绿色的柚子,圆润饱满,犹如翡翠在叶间错落点缀,仿佛在酝酿一场秋日的香甜丰收。 在一片绿化树林中,满地落叶如同斑斓的织毯,红、褐、绿各色叶片层层叠叠,仿佛是大自然在地面上晕染的色彩盛宴。四周的乔木高大挺拔,浓绿的枝叶交织成荫,将天光滤得清亮。落叶的斑斓与树木的葱郁相互交融,在无声中铺陈出林间独有的秋季韵味。 我们又走到东侧,沿着“橘洲路”前行。但见湘江江面辽阔,水波在阴天里泛着灰调的涟漪。对岸,长沙的现代建筑群如钢铁森林般矗立,各类摩天建筑错落有致,尽显都市繁华。江边的绿树与低矮建筑点缀其间,将江水的温婉与城市的硬朗悄然糅合,在灰蒙蒙的天际下,铺陈出一幅现代都市滨江的独特画卷。 我们来到了位于60亩桔园中的“谁主沉浮” 雕像群,看到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萧三等五尊青铜雕像栩栩如生,有的身姿挺拔,有的神态坚毅,生动地还原了百年前这群湘籍革命青年在橘子洲头求索救国真理的风貌。他们是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是中国早期革命力量的重要代表。 继续前行不远,便见到了《沁园春・长沙》诗词碑。碑体以麻石镶边,中嵌大理石,北面的鎏金大字“橘子洲头” 是毛主席的手书,字体狂草奔放,犹如龙蛇劲舞。 诗词碑的南面镌刻着《沁园春・长沙》全词。从介绍中得知,该碑建于1967年,高4.8米、长8米。这处碑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更承载着毛泽东主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革命豪情,成为后人缅怀历史、感悟伟人精神的重要载体。 我们终于来到了核心地标 ——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令我没想到的是,非节假日这里依然有这么多游客。 看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我心情格外激动。只见青年毛泽东双目深邃而坚定,望向湘江东南方,似乎在思索着民族的未来,眼神中透着穿透迷雾的锐利与探寻真理的执着。他面部线条刚毅且富有棱角,宽阔的额头彰显着思想的深邃,微蹙的眉头凝聚着对家国命运的深沉思索,而嘴角那一抹若有似无的坚毅弧度,又透露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与自信。长发在江风中似有动感,更衬得他神态意气风发又沉凝庄重,将青年革命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磅礴气概与赤子情怀,定格成了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从介绍中了解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总高32米(寓意毛泽东32岁创作《沁园春・长沙》),长83米、宽41米,由 8700 多块福建永定红花岗岩拼接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毛泽东雕塑。 向南走,穿过唐代始建的四角双檐亭 —— 望江亭,便是“指点江山”石刻,呼应了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名句。游客可在此远眺湘江,感受 “指点江山” 的意境。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观景平台 —— 问天台。这是在毛泽东当年伫立沉思的原址上建成的一个现代简约的扇形混凝土平台,高出江面数米,三面环水,视野开阔。1925年秋,32岁的毛泽东就是站在这里,面对北去的湘江和动荡的时局,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之问,随后写下了《沁园春・长沙》。问天台正是这一历史场景的具象化呈现,承载着中国革命先驱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br>  从洲头广场到问天台有27级台阶,象征着毛泽东27 岁(1921年)走出湖南、投身革命的青春历程。每级台阶独立架空,从远处看如同一道平缓的“天梯”,既具有美学价值,又暗含“步步高升”的寓意。 站在问天台远眺,湘江如一方灰墨色的巨镜铺展在眼前,水波在阴天里漾着细碎的涟漪,船只悠然穿梭,为静谧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对岸岳麓山一带,绿树与现代楼宇错落相依,远处的桥梁如银练横江,将两岸的繁华与自然悄然串联。 在游览过程中,从“谁主沉浮”雕像群,到《沁园春・长沙》诗词碑;从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再到“指点江山” 石刻,我内心始终激情澎湃。当站在问天台,目睹茫茫的湘江,更是情难自抑,不禁诵读起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慕名来访橘子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潮激荡泪难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情吟诵《沁园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敬慕伟人情意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层林尽染思宏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舸争流忆壮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寥廓江天今又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神万古照神州。</div>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雕像,在深邃夜空的映衬下,青年毛泽东的头像造型愈发雄浑醒目。发丝的飘逸感与面部的神态细节在灯光下被细腻地呈现出来,仿佛定格了他当年的豪情与朝气,传递出厚重的历史感与精神力量。 深邃的夜空下,湘江如一条墨色的绸带静静流淌。江畔的建筑群在灯光的雕琢下熠熠生辉,楼宇上演着绚丽的灯光秀,蓝绿交织的色彩在建筑立面上铺展,好似一幅幅流动的艺术画卷,将现代建筑的冷峻线条晕染得灵动鲜活。远处的桥梁如金色的纽带横跨江面,与对岸的城市灯火遥相呼应,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江水倒映着岸边的光影,微风掠过,涟漪泛起,光影也随之轻轻晃动。<br>  我们乘坐景区的小火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