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巴林摄影/美篇号1665030</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下午两点,我们一行抵达镇远古城后,就携带随身轻便行李,坐景交车到楚留香客栈入住。导游安民告示:因为镇远民宿都没有电梯,有的要住到五六楼,因此重的箱子就放在车厢里,大家随身携带当晚和第二天要用的行李到客栈。我们在客栈四层安顿好后,就开始跟团游古城。</p> <p class="ql-block"> 在贵州东南诸多县城中,镇远发展较早,原因就在于舞阳河航运便利、风光优美。镇远,从陆地可达云南至缅甸,从水陆可入洞庭到沿海,自秦代起便是交通要津,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今天,在城区河畔一公里地段内,遗留着十几个由条石修砌而成的原汁原味的古码头形态。</p> <p class="ql-block"> 9月初秋午后与傍晚,我们漫步镇远古城,仿佛走入一幅水墨长卷。青山如黛,河水如镜,飞檐翘角的楼阁依山傍水而建,将湘楚风韵与黔地灵秀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的镇江阁,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位于舞阳河畔的文化园内,是一座融合仿古建筑风格与现代结构的观景楼阁。镇江阁通高约15米,采用六边形平面布局,檐角悬挂风铃,顶层为攒尖顶,覆盖小青瓦,宝顶饰有葫芦造型。</p> <p class="ql-block"> 镇江阁始建于唐代,最初是古驿道上的驿站建筑,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门额“中流砥柱”由龚树勋题写,象征其在区域商贸史上的地位。1989年由新晃县政府依据历史形制复建,并整合至龙溪公园体系。</p> <p class="ql-block"> 梁枋彩绘以龙凤图案为主,窗棂雕刻竹节、莲花等吉祥图案,整体典雅精致,富有侗族传统楼阁韵味。</p> <p class="ql-block">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期间曾在此研读典籍,阁内供奉的太白像为清末重塑,附属建筑群包括太白读书台遗址。1937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考察镇江阁,并将其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案例进行测绘记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大的镇远城,随着弯曲的“舞阳河”和弯曲的石屏山,形成了两岸各有一条弯曲而又狭长的街道,传统民居街市鳞次栉比、依地形而建。 镇江阁是俯瞰舞阳河、祝圣桥及古城夜景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从镇江阁过来,顺路沿着河岸前行。舞阳河静静流淌,倒映着两岸的青瓦木楼与拱桥垂柳。</p> <p class="ql-block"> 舞阳河畔石块路蜿蜒向前,河边风光旖旎,柳枝随风飘扬。我驻足拍照,指尖轻触垂柳,仿佛也触到了千年的柔情。</p> <p class="ql-block"> 一座座石桥横跨碧波,游人凭栏而望,小船轻划水面,泛起层层涟漪。</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峦叠翠,古塔巍然耸立,红墙绿瓦掩映在林间。</p> <p class="ql-block"> 从河边石板路拾级而上,我们走进古街。但见远处塔影斜照,石桥流水,每一处转角都是一帧风景。我在广场前停留,看游客合影留念,听风拂过屋檐铜铃,心也随之沉静。</p> <p class="ql-block"> 迎面便是那座红柱白墙的牌坊,飞檐高挑,灯笼高挂,写有“贵州·镇远”的爱心雕塑在夕阳下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大街两旁店铺林立,红色灯笼随风轻摇,映照着行人悠闲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17:15,我在街边小店坐下,一碗热腾腾的酸汤鱼下肚,辣香四溢,暖意顿生。古城的烟火气,就藏在这寻常巷陌的一餐一味里。</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起,灯火初上,我们在古城鸿运楼用餐后,大家仍不舍古城的灯火离去。这一程,不只是行走,更是与镇远古城夜晚的时光对话。请看续集——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 景地文字介绍选用网络改写,谨向原作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时间:2025年9月12日傍晚。感谢部分团友拍摄分享精美照片!</p> <p class="ql-block">感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