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前在淮安、在枫桥,都看过有关大运河的介绍。印在头脑中的大运河路线图从北京到杭州虽途中有迂回,但大体是正南正北,并不经过洛阳。后来听说洛阳有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那么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有什么关系呢?出于好奇,前几天就去探访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筑,远远看那弧形的黄色唐三彩陶瓷挂板就十分亮眼,据说这象征盛唐时宫殿群的天际线;而下面青灰色的弧形外墙代表了运河上的桥梁;蓝色的超大玻璃幕墙和古陶瓷的组合,既展现了现代建筑技术又保留了传统的地域特征。据介绍这整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p> <p class="ql-block"> 远观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近看却好似建在了水上,这倒也符合运河题材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厅,迎面是演示着隋唐大运河流经区域的电子大屏。</p> <p class="ql-block"> 大厅一侧的旋转楼梯是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景观。</p> <p class="ql-block"> 大厅另一侧的高大展室内,三面墙壁上是隋唐大运河流经区域的浮雕景观和动态的大运河。而屋顶好像是鼓起的风帆。</p> <p class="ql-block"> 换一个角度,这是从里面看向进来的门那一面。</p> <p class="ql-block"> 运河的水流淌着,运河中的船只也在行进中。隋唐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一路上高低起伏、千回百转,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沟通了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南北直通最近,为什么要向西绕道洛阳呢?这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隋朝的都城是在比洛阳更靠西的大兴城(今西安)。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和江南地区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解决关中粮食不足和南北物质运输问题,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主持开凿隋唐大运河。其间动用民工超过百万,历时五年完成。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立洛阳为东都,与大兴城并列为隋朝的“两京”。很显然,绕道洛阳离都城更近,无论运兵还是运粮都会更加便利。</p> <p class="ql-block"> 古代运河的修建主要参考当地自然河流的分布,进行挖掘沟通。隋炀帝疏浚整合了前代河道,又新增挖了永济渠、通济渠等主要工程段,使隋唐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后,唐朝对大运河继续疏浚整修,在整个唐宋时期隋唐大运河都是当时的水上核心交通干线。</p> <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从全线贯通后一直到南宋末年,运行了500多年。元朝建立,定都北京(元大都)。西部不再是中心和重点,就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裁弯取直,取消了洛阳段,不再流经河南安徽两省,直接连通了北京与杭州,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比隋唐大运河少了904公里,但仍然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p> <p class="ql-block"> 弄清楚了两条大运河的关系,就开始浏览馆中的展品。该馆的镇馆之宝有:</p><p class="ql-block"> 1 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p><p class="ql-block"> 2 洛阳运河二号古沉船</p><p class="ql-block"> 3 大型三彩天王俑</p><p class="ql-block"> 4 隋代石狮子(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5 回洛仓“大业元年”刻铭砖和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p> <p class="ql-block"> 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代石狮子不仅雕工精细,神态也很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洛阳一号古沉船 2013年9月,因中州渠放水冲刷暴露,在洛阳市偃师区洛河北岸滩地被发现。船体长20.14米,由13个船舱组成。经考察为明清时期的小型内河客货两用运输船。这也说明了一直到明清时期洛阳段的运河依然发挥着运输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业元年”刻铭砖 隋代(公元581—618年)洛阳回洛仓遗址出土(1400多年前的砖)</p> <p class="ql-block"> “新”字长方砖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凤鸟纹方砖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盐铁使印 唐代晚期主管盐、铁、茶专卖及征税的官职之印</p> <p class="ql-block"> “司驭少卿”铜鱼符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封泥 唐代 印章篆书“扬州都督府之印”</p> <p class="ql-block"> 兽面瓦当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大屏前的圆形房基是含嘉仓160号仓窖的遗址窖基,是隋唐大运河洛阳地区的重要仓储遗址,也是首批大运河申遗项目。在运河节点上建粮仓,展现了隋唐时期粮食依运河运输和仓储管理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船坞 船坞是停泊、修理或建造船只的地方。大运河的开凿和使用促进了桥梁、码头、船坞等水工设施建造技术的大发展。隋唐大运河沿线分布着众多水工设施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 铁锚 明代(1368—1644年) 洛阳运河二号古沉船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与运河相关的图文实物介绍,馆中还陈列着大量在洛阳出土的各种动物、人物、器皿的古代文物。下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彩陶马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陶狗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黄釉陶狗 唐代(公元618—907年)洛阳市关林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牛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陶马 唐代(公元618—907)</p> <p class="ql-block"> 彩陶骆驼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陶骑马俑 唐代(618—907年)展馆中有大量在洛阳出土的唐代骑马俑。无论是马的形态还是人的面貌多种多样,既有深目高鼻的外族人,也有优雅秀美的女骑手。</p> <p class="ql-block"> 陶仕女俑 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陶天王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绿釉胡人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细颈白瓷瓶 唐代(公元618—907年)洛阳市中州渠出土</p> <p class="ql-block"> 白瓷双龙尊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陶罐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黑瓷瓶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绿釉盖罐 唐代(公元618—907年)关林出土</p> <p class="ql-block"> 绿釉执壶 唐代(公元618—907年)洛阳市钢铁厂出土</p> <p class="ql-block"> 白瓷罐 唐代(公啊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三彩盂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白瓷鉢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三彩三足炉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三彩罐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三彩双耳敛口鉢 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三彩文官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高78.5厘米。</p> <p class="ql-block"> 三彩武官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高98厘米</p> <p class="ql-block"> 洛阳是著名的烧制唐三彩之都,这个展台上集结了大批洛阳出土的唐三彩文物。有高大的天王,还要不少骑马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 这可能是当年烧制唐三彩的窑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依据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按1:2的比例设计制造的一艘“楼船”。这种船在古代一般用作战船和官船。船体采用水密隔仓结构。使用风帆能够在内河平稳快速航行。</p> <p class="ql-block"> 上午从郑州开车过来,看完已是中午。女儿知道我旅途中补充能量振奋精神的习惯就是喝咖啡。好在博物馆内就有一家咖啡店,她去买了提拉米苏拿铁和青提柠檬水,还有带洛阳隋唐大运河标志的文创雪糕。坐在休息厅窗前的长凳上,品着香醇的咖啡,回想刚才在浏览中得到的解惑和新知,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 雪糕上的图案是洛阳隋唐大运河上正杨帆航行的楼船</p> <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洛阳行明晰了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想起小时候学的初中历史课本上说隋炀帝征用民工挖大运河怎样残暴,当时认为隋炀帝真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现在从整个国家的层面看,对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又有了更多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浏览愉快!</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