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8613331</p><p class="ql-block"> 文字/图片/编辑 时代周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人们到了晚年特别是失去老伴后最大的困苦是什么?也许是疾病缠身,也许是经济拮据,但最大的困苦莫过于孤独。这是我从我父亲身上感受到的现实。我深知,在母亲和妹妹相继去世后,我的陪伴是消除父亲悲痛和孤独的最好的抚慰,从那以后,尽一切可能陪伴父亲就成了我最大的心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耄耋之年接连遭受老伴和爱女去世的双重打击,内心的痛苦我无法想象。母亲去世起初的那些日子,我总能看到父亲神情恍惚的样子。父亲时常会对着母亲的遗像喃喃自语,我能听清楚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我母亲为他留下了一双儿女,还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而那个时候我还没退休,内心很纠结,不知怎么办好。我想把父亲接到我身边,但妹妹不同意,父亲自己也不情愿离开老家。我只好常往老家跑,或节日里把父亲接来住上一阵子。就在父亲的状态好一些时候,又一个不幸降临到我家,我最挚爱的妹妹在母亲离去的第五个年头因罹患癌症也去世了。85岁的老人怎么能经受住这接踵而来的打击,而且是白发人送黑发人。</b></p> <p class="ql-block">(我和妹妹陪父母游沈阳北陵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还在妹妹病重住院期间,妻子首先就意识到不能让父亲一个人住在老家了,我也很感动妻子能跟我想到了一起。于是我俩就把父亲接到沈阳,同我住在一个小区,还给父亲请了保姆。妹妹从住院到去世的消息我一直瞒着父亲,随后是一点点透露给老人家的。我一边强忍悲痛一边又要安慰父亲。那段时间里我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到父亲那里,陪他一起吃饭陪他唠嗑,让父亲尽快排解丧女之痛。时间一长,我的陪伴成了父亲的依赖。如果我下班晚了,父亲就会给我打电话,问我晚上还能到他那不。有一次我晚上11点多了才去见父亲,父亲没有入睡一直等着我,见到我后从床上坐起来,告诉我保姆烙的馅饼还给我留着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回想那段艰难的日子,我深知虽然父亲内心强大,但没有我的陪伴也很难让老人家走出失去至亲的阴影。有一天,我看到父亲在翻看老照片。我问照片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父亲告诉我是东港大鹿岛,那是父亲60年代初曾经下乡蹲点的地方。后来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父亲离休前经常去大鹿岛指导渔业生产和海水养殖。父亲搞了一辈子水产,对老家沿海的渔村有着极深的感情。我恍然大悟,心想对呀,老人习惯念旧,我能满足父亲这一念头。于是我利用一个周末,叫上一个朋友开车拉着父亲去了大鹿岛。父亲与30多年前的老朋友相见了,一下子精神开朗了。父亲的记忆力特别好,能分别叫出当年老村长、老支书和渔业队长等人的名字。30多年了,大鹿岛村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已经成为丹东地区著名的海岛旅游地,当然也是父亲既熟悉又陌生的记忆。白天父亲随着老朋友在岛上到处走走观景,晚上在老朋友们的陪同下举杯小酌,谈笑风生,看到父亲逐渐恢复了原有的样子,我一时布满阴霾的心一下晴朗了许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连续5年的冬季带上父亲去三亚。2012年冬天在三亚时,我从朋友那借了一台小车,我和妻子陪着父亲开车沿着海南岛东线一路向北去了海口市,把沿途的著名景区都游览了一遍。还有一次我租了台车带父亲沿海南岛中线去了五指山游玩。可以说几年下来,我带着父游遍了大半个海南岛。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状态好多了,慢慢地走出了阴影,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我印象很深的是在父88岁那年我带着父亲去了海南七仙岭洗温泉。父亲在游池里很自如地游来游去,旁边人都夸赞父亲身体好,又显得年轻。父亲自豪地抬起手显示一个八字型,告诉人家自己已经88岁了,还指着我说,这是我儿子,快60岁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父亲满90岁时,因为身患几种老年病,特别是行走困难,我不敢带父亲出去远游了。其实父亲这年还是有着去海南的想法,只是我解释说,您现在还去那么远的地方,看病吃药都不方便了,一旦出现情况怎么办。父亲只好叹息着同意了。唯一遗憾的是,2016年在我们都认为父亲身体还不错时,父亲与我们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国庆节,在没有明显迹象下,最终是在睡梦中走了,享年92岁。我本以为父亲会继续跟我在一起,给我更多的陪伴时间,但没想到这个意外来得太突然了。随后我也猛然悟到,这一是父亲不想拖累我,二是父亲了却了一切心事……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沉重的慈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去世时我有着不同于母亲去世时的感觉,虽然悲痛,但没有太多的眼泪。因为父亲最后的5年是在我身边度过的,我用我的陪伴填补了父亲内心的部分空缺,我陪伴了父亲一生中最安稳也是最开心的5年,直到终老。如此所想,我的内心没有太多的遗憾,而且还有着些许的宽慰。如今我时常有一种心灵上的感觉一一父母并没走远,陪伴并没有结束,而是父母还在陪伴着我。我能告慰父母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健健康康地生活着,把父母赋予的人生快乐地续写下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8rgtb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陪伴终老(上)</a></p> <p class="ql-block"><b>后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母亲和父亲离开我已分别是18年和9年了。说实在的,我是不情愿去触碰父母终老前的那一段心酸往事,这段回忆写起来心情很沉重,尤其是显得笔力笨拙。似乎有千言万语,似乎又不知如何表述。但我还是坚持写了下来,尽管这都是一些细碎的记载,但感觉这即是对父母的<span>缅</span>怀,收笔时我也有所释怀。岁月是一本书,记述下来为的就是永久刻录下那段难忘的岁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