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闲在家里都出去跑跑》

山大匠

<p class="ql-block">  这姐俩从军营走出来多开心。其中一位是我的老同学,今年68岁;一位是著名电影演员王晓棠18岁时拍的相片,二片原片穿的都是便装。AI技术把二个素不相识的人弄成一对军旅闺蜜。</p> <p class="ql-block">  生活有时很奇怪,越是觉得日子难,越爱把自己闲在家里,整日有所事事;越是提不起劲,越贪恋那方寸间的舒适。可这扇门,关住的不只是风雨,还有破局的可能。日子久了,闲在屋里的人,像被罩在玻璃罐里的植物,看得见阳光,却长不出枝芽,困境只会像藤蔓,缠得越来越紧。</p><p class="ql-block"> 人闲在家里久了,思维会生锈。四堵墙框住的,不只是空间,还有看世界的角度。柴米油盐的琐碎反复磨,很容易让人觉得“生活也就这样了”,对未来的热望慢慢被惰性啃噬。就像老座钟停了摆,不仅是指针不动,连齿轮都可能锈在一处。</p><p class="ql-block"> 与其在家整日闲着,不如出去跑跑。脚底板沾了尘土,心反而能亮堂起来。</p><p class="ql-block"> 出去跑,先跑掉“穷不想变”的困局。有人总说“没钱咋出去”,可钱从不是等出来的。家里的沙发捂不热机会,冰箱里也冻不出新路子。见过摆摊的人,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转悠,听南来北往的商贩聊行情,后来琢磨出“时令水果+本地特产”的搭配,生意越做越活。也见过失业的人,每天去人才市场转悠,不只是投简历,还跟保安、保洁唠家常,偶然听人说某小区缺维修师傅,他赶紧学了手艺,如今成了片区里抢手的“家政王”。困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我没有”;走出去,才会发现“我能有”。财富和机会,更像水里的鱼,得自己撒网才捞得到。</p><p class="ql-block"> 出去跑,能跑出忧患意识。宅在家里,很容易被“岁月静好”的假象迷了眼。窗外的车水马龙听着远,邻居的张家长李家短倒成了焦点,慢慢就忘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理。去早市看看,凌晨三点就有摊主支起摊子;去写字楼转转,深夜的灯亮得比星星还密;去车站瞧瞧,背着行囊的人永远步履匆匆。这些鲜活的场景,比任何说教都管用。生活从不是温室,风里雨里,谁都得往前赶。保有这份警觉,才不会在安逸里慢慢钝掉。</p><p class="ql-block"> 出去跑,最终是为了“活出来”。人生的精彩,从不在沙发里的梦乡里,而在脚踩过的泥土里,在遇见的人、经过的事里。困在家里,圈子小得像口井,所见不过井口大的天;走出去,才知天地宽。见过在小镇生活的姑娘,总觉得日子闷,后来跟着驴友去徒步,看了雪山,遇了牧民,回来后开起民宿,把远方的故事讲给客人听,自己的日子也成了别人眼里的诗。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藏在“见没见过”里。见过大江大河的人,不会为小溪的曲折发愁;经历过风雨的人,更懂得如何撑稳自己的伞。</p><p class="ql-block"> 别总说“等有空了再出去”,日子从不是等出来的。鞋上的泥,路上的风,遇见的人,都是生活给的养分。哪怕只是去公园走两圈,看大妈跳广场舞的活力,听大爷下棋的吆喝,都比闷在家里强。</p><p class="ql-block"> 门是用来开的,路是用来走的。出去跑跑,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找到藏在风雨里的光。跑着跑着,或许就会发现,困住自己的从不是困境,而是“不愿迈出一步”的心。</p><p class="ql-block">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从不是守出来的,而是凭着一股闯劲硬生生蹚出来的。当年小岗村的村民按下红手印,闯破旧体制的束缚,才掀开农村改革的序幕;深圳从渔村变特区,也是无数人带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未知里摸索、在试错中前行,才闯出一条发展新路。</p><p class="ql-block"> 新路也从不是等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张骞策马西行,踏出丝绸之路,让文明有了交汇的通道;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坚,在无人区里反复试验,跑出了芯片研发的加速度,铺就了科技自立的康庄道。</p><p class="ql-block"> 闯,是打破常规的魄力;跑,是一往无前的行动力。没有闯的胆识,就只能困在原地;少了跑的坚持,便难抵远方。新生与新路,从来都属于敢闯敢跑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