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涑水火了,像个少年。</p> <p class="ql-block">涑水火了,崭新的面孔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涑水火了,以前的老住户也都陆陆续续搬回来住了。零星的鹳,雀,天鹅,苍鹭等水鸟、飞禽、涉禽等,该来的都来了。目前虽然还很少,颇使你傻傻分不清啥是啥,甚至或让你认为它是散落在沼泽地,芦苇旁,水面上的塑料袋。或许是,或许不是,至少你会怀疑了。以至于你以后不仅仅只会把现在零星的大鸟看成是司空见惯的普通的塑料袋,更多的时候会把零星的塑料袋看成是熟视无睹的真正的大天鹅了。</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简称晋,晋因晋水而得名。如今晋水都不知道在哪了呢?涑水可不是,《山海经》里就有对涑水的记载。散见于不同山经卷目,其核心特征可归纳如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涑水,或作“濑水”。发源于中条山北麓的“涑山”(今山西绛县境内),向西南流经解州盐池后注入黄河(后经人工治理,从鸣条岗往北往西绕过了盐池)。《北山经》提及其支流与“濩泽”(今山西阳城析城山)存在水文关联,形成“水出山而注泽”的格局。析城有横河,绛县有横水,多多少少让人有点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2. 生态与物产</p><p class="ql-block">矿物资源:流域内盛产铜矿,《中山经》载“涑水之阴多赤铜”,古人采铜铸器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p><p class="ql-block">生物特征:水中多“䱻鱼”(形似鲤而鳞赤),食之可疗目疾;岸畔生长“条草”,茎如柳叶,根可入药。</p><p class="ql-block">3. 文化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涑水被赋予“通灵”属性,《海外西经》称其“水色玄而映星”,传说为黄帝部族祭祀水神的场所。汉代注疏家郭璞(现闻喜人)曾引《水经》残卷,提及涑水“潜流百里,伏而不见”的奇观。</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涑水文化在河东文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涑水流域遍布“三皇五帝”的传说,商周,春秋时期的考古遗址比比皆是,均有据可考。</p> <p class="ql-block">有死才有生。至于涑水河是哪个时期“死”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全民搞水保,拦河造水库,以此来达到防洪、灌溉、饮用水及工业生产等目的。涑水河上游陈村峪水库、紫家峪水库、吕庄水库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虽利大于弊,但从此涑水河生态全无,成了不得不保留下来的泄洪道,垃圾场。甭说有水,有水也只是旱得冒烟后冷不丁地又遇到了暴雨后的洪水,掺着垃圾弃物,下游人多半也不待见。若不是冷不丁的洪水威胁,下游怕是早就填河造田,或者开发房地产了。</p> <p class="ql-block">至于涑水河啥时候开始有“活”的迹象的?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极有可能是因为小浪底引洪工程覆盖的缘故,治理涑水河自然而然地成了引洪工程的一个重要的项目。现在的人们的认知视角和之前不一样了。以前哪怕村里村外有个风吹草动,大家心里都明明白白,如今身边发生些个啥事,平民百姓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即便是知道了,怕是又不大相信能弄成。甚至你还找不到一个明白人去问、即便遇着了,问着了回复你的也不是很清楚。往往极好的事似乎变成了一件讳莫如深的事,又像是怕能知道了,就显得不够神秘、不高级了?还是怕旁人笑话?</p><p class="ql-block">最近这五六年,涑水河道里的大型机械一直在忙碌,上游绛县城南段如今也修得有模有样了。这两年大旱,大伙都还议论修这些没啥用,出乎意料的是老天像是要执意应这个景,连续下了四十多天的雨。水库满了,它不放也要溢出来,洪水把河道添得满满当当的了,甚至冲垮了新修的路基,彩虹路暂时也变成了断头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涑水河上游现在还是个雏形,不久的将来那场面不就是:</p><p class="ql-block">“夹岸数行杨柳,</p><p class="ql-block">荷花十里平湖。</p><p class="ql-block">惊起一滩鸥鹭,</p><p class="ql-block">又入蒹葭深处。”了嘛?</p><p class="ql-block">乔司段的“十里荷塘”早已连成片了,东下吕到东刘家段的河滩由于地势平坦,加上之前就有的几块湿地,几片水洼,芦苇荡,各种大型水鸟不约而同地也逐渐都汇聚到了这里。往往是人在这边垂钓,大鸟在那边觅食。</p><p class="ql-block">“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的画面时常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闻喜县城涑水河段也修好了,旁边的涑水小镇给这里锦上添花。如今的热闹场面更优于宋朝时期的秦淮河吧。</p> <p class="ql-block">伍姓湖早已修缮完毕,与“荷花尽发,渔舟唱晚"的风貌也差不远了。</p><p class="ql-block">涑水始于陈村峪莲花池,终于永济伍姓湖。其实它还有好远的路要走,从伍姓湖到韩阳镇的永旺村与汾河握手,再与黄河为伍,直赴东海。</p><p class="ql-block">涑水河就像枯树生芽,以后还要长满整个枝枝叉叉,终将会复制以前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涑水河活了,火了,以后会更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