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鸬鹚 捕鱼的风采

过眼云烟

<p class="ql-block">  晨曦初露,湖面如镜,一只鸬鹚振翅掠过水面,羽翼划破薄雾,宛如一支利箭射向碧波深处。它双目如炬,紧盯水下游鱼,瞬间俯冲而下,身影没入涟漪之中,只留下一圈圈扩散的波纹,诉说着一场静谧而激烈的追逐。</p> <p class="ql-block">  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别名鱼鹰或水老鸦。</p><p class="ql-block"> 身体呈流线型,下体较扁平,颈长而柔韧,翅宽长且钝,脚强健有力并置后。虹膜红色;喙灰黑色;脚黑绿色;周身几乎全部黑色而具有绿褐色的金属光泽;繁殖期头后具白色丝状羽,下胁处有一白斑,非繁殖期这些特征消失。幼鸟体羽为褐色。</p><p class="ql-block"> 鸬鹚在国外广布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大洲。在中国各地的适宜生境都有分布,北方多为夏候鸟,南方为冬候鸟或留鸟。以各种鱼类为食,也食两栖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存在群体捕食或者合作捕食行为。标准繁殖周期为19—20周,在季节性气候条件下,一般每年成功繁殖1次,窝卵数为1—6枚,淡蓝色,长梨形,孵化期为28—32天。</p><p class="ql-block"> 鸬鹚已纳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鸬鹚是中到大型的海鸟。形体最小的是侏鸬鹚,体长45厘米,体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鸬鹚,体长100厘米,体重5千克。在1850年灭绝的眼镜鸬鹚(Phalacrocorax perspicillatus)体型也相当大,体重平均达6.3千克。多数鸬鹚,包括几乎所有的北半球物种,主要有深色的羽毛,但一些南半球的物种是黑色和白色,少数(生活在新西兰的如点斑鸬鹚)羽行相当丰富多彩。许多物种在脸上的肌肤有颜色(在眼线与喉部的皮肤),可以是明亮的蓝色、橙色、红色或黄色。通常在繁殖季节变得更鲜艳。该物种的鸟喙长而薄,常大声呼叫。它们的脚有四个脚趾,之间有蹼。这些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