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杨作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你有没有碰到过一些人,你跟他说a,他跟你说b,永远没法沟通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黄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有啊,我觉得这很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人类的行为并非总是、纯粹是理性的产物,在很多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别尽信书上的“逻辑学”,不同个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逻辑”是有不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我和老伴关系很好,但她经常“你说A,她说B”,“墨索尼里永远有理”。不过很多人说,家庭不是说理的地方,是对的。所以要理解、宽容、不计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目前中美的外交,是不是典型的“你说A,他说B”呢?利益不同,逻辑也不同,不要以为真有超越利益和认知的绝对的逻辑、公平、正义。中美如此,俄乌、巴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不在同一个频道,“王顾左右而言他”是临时的故意切换,“鸡同鸭讲”是语言本来就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认为别人脑路清奇,或被别人认为脑湾清奇,虽不是常态,但经常会遇到。这就是沟通交际的失败。这是人类交际与电子通讯不同的地方,用信息论模型解释人类语言交际,我在上世纪一篇论文中曾作过重要改进①。人类交际有独特先验知识和本体利益考量参与其中,传统电子系统没有,但AI化的电子系统将会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不可理喻”,就是无法用讲“道理”让对方明白。这与“对牛弹琴”类似,问题可以认为是牛不懂音乐、不解风雅,也可以认为是你不看对象、无的放矢、自以为是、自作聪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 “真理越辩越明”,只是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度自信,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有时是“辩明”了,更多是“不了了之”,或“没完没了”,试回顾一下历史上的种种大辩论。私人之间,可以“晓之以理”,还可以“动之以情”,似乎往往后者更有效。前者凭智商,后者靠情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人们之间,利益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认知不同,种种不同,只要交集不完全重叠,双方的“共喻圈”(common knoledge)、“常识”(commonsense)②不完全重合,这种“你讲A他讲B”的“鸡同鸭讲”,这种无效的或不完全有效的交际,到处不同程度存在,包括在日常生活、学术讨论、外交对话,只是人们很多情况下并不深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 人类的沟通,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成功的沟通,不但要知道你知道,而且要知道他知道,还要知道他知道你知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但要知道你认为,而且要知道他认为,还要知道他认为你认为……每一个环节的不完备,都有可能使沟通大打折扣甚至失败。不过,有时,不计较,别太精明,“难得糊涂”,也就成了必要的人际润滑剂、隔离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鸡同鸭讲”固然很无厘头,“鸡同鸡讲”也未必都是“心有灵犀”,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仍然每天吱吱喳喳地快乐,是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黄国营《言语交际的信息控制系统》,《语言研究》杂志(1989年第1期)。</p><p class="ql-block">②斯托克威尔《句法理论基础》,吕叔湘、黄国营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黄国营《碎片•蓝色随想录》(20251026)</i></p><p class="ql-block"><i></i></p><p class="ql-block"><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