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从光影到乡愁

悠然迷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盏灯,从宁波亮起</p> <p class="ql-block">作 者:悠然迷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美篇号:6837601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b>导语:</b></p><p class="ql-block">        海风穿过甬城的屋脊,也吹动那些心怀乡土的人。他们走向世界,又回望故里,在一份静默的牵念中,把乡情化作行动,把记忆化作光。</p> <p class="ql-block">       在宁波镇海的老屋里,岁月静静栖息。这里是邵逸夫的故乡,他从这片潮湿的江南土地出发,走向影像的巅峰。可无论走得多远,他的心,总系在故土的海风之上。</p> <p class="ql-block">        从宁波商家子弟,到华语影视巨匠,从“邵氏兄弟”的银幕传奇,到TVB的万家灯火,他用光影描摹中国人的梦想与希望。而镜头之外,他更是一位心怀故乡的慈善家。</p> <p class="ql-block">        1985年,他设立“邵逸夫基金”,开始向内地持续捐资教育。此后近三十年间,他累计向中国教育、科技、文化及卫生事业捐赠 约47.5亿港元,建成 6,013个“逸夫楼”项目——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与体育馆等,遍布 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浙江,他更以故乡之情,捐建 130余所学校,其中大学13所,中小学120余所,成为“宁波帮反哺故里”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那些带着“逸夫”二字的校舍,晨读声声,灯光长明。孩子们也许并不知道“逸夫”是谁,却在那方匾额上读到了爱与责任的延续。这些楼,并非冰冷的纪念碑,而是一座座有温度的灯塔。他常说:“财富取之于民众,应当还诸于民众。”这句朴素的话语,正是“宁波帮”的精神所在——重情重义,富而不骄,行善不语。</p> <p class="ql-block">        故乡镇海仍留着他老宅的影子,那墙角的青苔,仿佛在低语——从宁波出发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品格。 如今,遍布全国的“逸夫楼”,正以静默的方式,将那份来自东海之滨的温柔,传递给无数后来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