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秋十月,与三位好友带三个孩子共赴一场穿越三百年的对话。圆明园遗址公园在晴空下静默伫立,断壁残垣间流淌着历史的深沉回响,而复建的景致又悄然焕发生机。我们六人缓步穿行于山水楼台之间,既为往昔的辉煌惊叹,也为今日的修复工程所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由南门绮春园进入。</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到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来此遛弯,我们称他“马老”。跟随他遛弯儿的脚步,先去看了这一片地方,据马老说,这才是真正的“圆明园”。(图片为引用)</p> <p class="ql-block">坦坦荡荡是清代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西岸,始建于康熙末年,初名“金鱼池”,仿杭州西湖“玉泉鱼跃”景观建造。</p> <p class="ql-block">万方安和遗址,卍字形水中建筑:主体为汉白玉基座,建于后湖水面,由33间殿宇组成卍字平面,四面环水且房间朝向各异,实现冬暖夏凉居住功能。</p> <p class="ql-block">武陵春色,马老介绍说这是乾隆读“研究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源阁,皇家藏书楼,曾收藏《四库全书》。</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舍卫城,只剩两段城墙屹立其中,诉说着风雨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谐奇趣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成的圆明园西洋楼景区首座欧式水法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是圆明园西洋楼区域内的欧式园林景观,其名源自唐代郑锡《日中有王字赋》中“河清海晏”一词,寓意天下太平。主体建筑由正楼与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正楼朝西设喷水池,池两侧排列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以水力驱动按时辰依次喷水,形成“水力钟”系统,铜像由西方人设计、中国制造。蓄水楼通过龙尾车将水提升至“锡海”高台蓄水池(容量160余立方米),再经铜管输送至喷泉。</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清代乾隆年间(1759年)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的喷泉装置,作为水力钟按十二时辰喷水报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兽首流失海外,截至2025年10月,牛、虎、猴、猪、鼠、兔、马七尊已回归中国,分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及圆明园;五尊下落不明,海晏堂仅存遗址。</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乾隆赐给香妃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大水法,西洋楼景区内的大型人工喷泉群,意为“大型喷泉”,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结合中西建筑艺术的标志性景观,现为圆明园遗址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观水法最初为乾隆帝设计,作为皇家观赏喷泉的专属平台。其北侧的大水法是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群,由石龛式建筑背景下的喷泉群组成,包含猎狗逐鹿、十二生肖铜像等设计精妙的喷泉景观。</p> <p class="ql-block">通过地下铜管网络连接海晏堂十二兽首喷泉、大水法等景观,管道总长度超过1500米。</p> <p class="ql-block">黑天鹅湖,不知道为啥,只找到这一只。</p> <p class="ql-block">夕阳残荷,心中的那份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它的毁灭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然而,正是这份伤痛,激发了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奋发图强的决心。如今,圆明园虽已不复当年盛景,但它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每一次回望这段历史,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礼和警醒。让我们铭记过去的教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未来的中国,能够拥有更多璀璨的明珠,照亮世界,也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