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领土主权,抵御外来威胁,秉持正义立场。

52·光耀854

<p class="ql-block">那一年,风雪吹得人脸生疼,战壕里的火光映着年轻的脸庞。他们说那是抗美援朝的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寒,冻不僵一颗滚烫的心。我站在记忆的这一头回望,仿佛还能听见炮火撕裂长空的轰鸣。战士们踏着积雪前行,肩并着肩,没有退路,只有前方。他们不是生来无畏,而是为了身后的山河,把恐惧埋进了雪里。那一战,打得艰苦,打得壮烈,打得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在一座城市角落见过一尊雕塑,战士们举枪冲锋的姿态凝固在红霞满天的背景里。那不是普通的红,是血染过的信念,是无数人用生命点燃的光。他们没有说话,可我听见了呐喊——为了和平,为了尊严,哪怕前路是火海,也要一步不退地跨过去。</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得清楚:1950年6月,朝鲜战火燃起,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那时新中国才刚站稳脚跟,可面对威胁,我们没有犹豫。10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率志愿军跨过江水,赴朝作战。五次战役,上甘岭的坑道、长津湖的冰雕连……装备落后又如何?我们靠的是意志,是信仰,是一腔热血护家国。三年后,停战协定签署,正义终未缺席。</p> <p class="ql-block">雪地里,几个身影正合力搬运物资。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像一支无声的歌。寒风吹裂了嘴唇,睫毛上结满霜花,但他们眼神坚定。我知道,那是战地的日常——没有硝烟的时刻,也在为下一场战斗准备。每一步脚印都写着责任,每一口喘息都透着坚韧。</p> <p class="ql-block">边界从来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线。1962年,印度军队屡次越境挑衅,制造流血冲突。我们忍让再三,可国土不容侵犯。10月20日,反击开始。东段西段同时打响,边防部队精准出击,打得干脆利落。我们不是好战,但绝不怯战。打赢了,却不贪寸土,主动后撤,只为一个“理”字。这叫有理、有利、有节。</p> <p class="ql-block">珍宝岛的春天来得晚,三月还在飘雪。坦克履带碾过冰面,炮口对准来犯之敌。那天苏军七十余人突然入侵,袭击我巡逻队。枪声一响,我们立刻还击。没有选择,也不能退让。那一战,打得冷静而坚决,用最小的代价守住了国土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我曾想象过那个画面:冰雪覆盖的战场上,一名战士握紧步枪,目光如炬。身后坦克燃烧,火光照亮雪地,也照亮他脸上的决然。他不是在等命令,他是在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那一刻,他就是界碑。</p> <p class="ql-block">中苏关系紧张的年代,边境摩擦不断。1969年3月,苏军再次强登珍宝岛,我们被迫自卫还击。3月15日、17日,敌军增兵进攻,都被我们顽强击退。战斗中,我们始终守住“自卫”底线,不主动挑衅,但绝不容忍侵犯。这一仗,打出了骨气,也打出了和平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海面上突然炸起冲天水柱,浓烟翻滚,火光四溅。望远镜后的眼睛紧盯战场,指挥员一声令下,炮火齐发。那是西沙海战的瞬间。南越军舰来犯,炮击渔船,强占岛屿。我们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以弱胜强,击沉敌舰,一举收复三岛。那一战,打出的是国威,守住的是南海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军舰劈波斩浪,火炮怒吼,火焰与硝烟交织在海天之间。士兵们在甲板上奔跑、装弹、瞄准,动作熟练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他们知道,这一炮打出去,不只是为了胜利,更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的岛礁,一寸都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南越当局悍然入侵西沙永乐群岛,炮轰我渔船,强占甘泉、珊瑚等岛。我们不能再等。海军和民兵联合反击,用老旧舰艇对抗敌方现代化舰队。战斗激烈,但我们无所畏惧。最终,登陆作战成功,全歼守敌,收复失地。那一战,是海防的觉醒,也是主权的宣示。</p> <p class="ql-block">丛林深处,机枪喷吐火舌,弹壳叮当落地。士兵们趴伏在湿热的地上,汗水混着泥土,迷彩服早已看不出原色。有人举着红旗,那是信号,也是信念。这里不是战场的边缘,而是边境的前线。每一次射击,都是对挑衅的回应,对安宁的捍卫。</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越南在边境不断制造事端,杀害边民,袭击部队。我们终于出手。边防军多路突破,势如破竹,攻克重镇,给予越军沉重打击。我们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自卫。达成目的后,我们主动撤军,留下的是警示,也是底线。</p> <p class="ql-block">南沙的海风咸涩,舰艇上的士兵专注操作雷达与通信设备。他们不说话,但每一个动作都关乎战局。这里是祖国最南端的防线,每一秒都不能松懈。他们的身影平凡,却撑起了海疆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4日,赤瓜礁海域枪声再起。越南违背国际共识,骚扰我永暑礁建站行动,还抢占岛礁。当天,越军率先开枪,我们被迫还击。两小时激战,击沉敌舰,收复六岛,立下主权碑。代价极小,意义极大。这一战,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一步,也是主权不容侵犯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从抗美援朝到中苏边境,从珍宝岛到南沙,一条主线始终清晰: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每一次出征,都秉持正义;每一次还击,都为了和平。我们不愿打仗,但绝不允许别人把枪口对准我们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南沙群岛的守护战,核心只有一个字:守。守的是祖宗留下的海疆,守的是民族的尊严。那里没有繁华,只有礁盘与浪涛,可正因为有人守着,中国人才能安心地看这片蓝。</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雪夜,几名战士匍匐前进,积雪压满肩头。他们不动则已,一动如猎豹。极寒中,体温在流失,意志却在燃烧。他们知道,自己是最后一道屏障。只要还有一口气,敌人就别想跨过这条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作于2025年10月26日,于山西运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