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赣自驾游第六天:黄帝缙云,人间仙都

山野的风(朱鸣鹏)

<p class="ql-block">天刚蒙蒙亮,我们五个长途旅人便兴致勃勃驱车前往缙云仙都。因为近期将有一次祭拜轩辕黄帝活动,鼎湖峰暂时关闭,首站就去小赤壁。穿过一条长长的花桥,来到了小赤壁下。一侧是碧波湖水,一侧是壁立千仞,巨大的崖壁红黑相间,那气势颇似火烧赤壁,上面还有模糊的石刻,给人沉雄的历史沧桑感,一切都浮云,万事转头空。</p> <p class="ql-block">接着急匆匆赶赴朱潭山,那里有久负盛名,广为流传的老农牵牛场景。今天是多云天气,雾霭里的朱潭山,仙气飘飘,仿佛神仙下凡,岸边早已人头攒动,以为我们来得早,更有早行人。九点半一到,对岸桥头隐隐约约,老农牵牛走来,游人急不可耐,纷纷抢拍。幸亏有保安维持秩序,不然一定有人冲到石桥上。老农牵牛徐徐走来,身影渐渐清晰,老农身材魁梧,斗笠蓑衣,抗着木犁,牵着膘肥大黄牛,像是从远古走来。石桥下的急流奏着亘古的乐章。牛后的红衣女,挑着两个竹篮,里面有绿色秧苗,盛着山野清香,跟屁虫小白狗摇尾追随,萌态喜人,整幅画面让人恍见《诗经》里"曷至哉"的田园画卷。我们倚栏静观,突然懂得所谓治愈,不过是让城市里紧绷的神经,重新学会与自然呼吸同频。</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场景,于农民身份的人是艰辛(我周老表就说看到这个就闻到了过去在乡下放牛的牛骚味),于城市的人是治愈系风景,于文化人来说则是诗歌艺术。于牵牛人来说,仅仅就是生活,并以此顺便赚点小钱。而对于老牛和阿狗来说,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会围着那么多人看。</p> <p class="ql-block">表演结束后,我来到另一个牵牛招揽拍照生意的人身旁,跟他攀谈,他说这个场景最先是八十年代的时候,他偶尔一次牵牛走在石桥上被人发现的(距离现在39年了),后来渐渐传开了,再后来没想到被写进小学语文课本里,现在是他儿子在表演。不管怎么说,我是喜欢这种古朴,清幽,宁静的田园生活,返璞归真是我的本色。老农牵牛是我此行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从仙堤继续往前走,远观鼎湖峰,如定海神针矗立云海山间,倒影在潭中勾勒出对称的禅意。我家老张,身穿酒红外套,拉开围巾,在风中舞成蝴蝶,指着天空,仰望苍穹,与远峰互相衬托,咔嚓一声,留下"仰观宇宙之大"的杰作。六十岁的手指依然能点染山河,这何尝不是生命最壮美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行至倪翁洞,石壁上的墨色仿佛还沁着千年前的酒香。四个同伴学着年轻人在石洞口打手势留影,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斑驳的题字,更是岁月赠予我们的从容和优雅。我不禁长叹:"这石头记得所有过客的故事。"溪水潺潺应和,将我们的笑语收进永恒的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独峰书院,隐隐在丹霞褶皱里,四周巨石倚墙,大树遮屋,书房内摆满了古书典籍,书香夹着陈味,扑面而来,令人仿佛走进历史的长河中。忽然走到一处中堂挂着一副巨大的画像,走进仔细一瞧,原来是朱文公自画像,朱文公乃一代大儒朱熹也,画像两旁的"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墨香携着千年训诫渗入心扉。原来是本家,“文”又跟我父辈的辈分相同,我肃然起敬,还油然而生自豪感!那一刻,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魂在殿宇间交融,</p> <p class="ql-block">刚离开,恰巧被周老表碰到,他赶紧又把我拉回去,非得让我作揖再照。这倒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归途的后视镜里渐远的仙都,让人依依不舍。我们带着满襟山色与满心澄明返程,原来治愈从来不在远方,而在与山水相望的每一个当下,当六十岁的脚步仍能丈量天地,苍茫云海间便永远藏着青春的注脚。</p><p class="ql-block">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底下一站:千岛湖。</p><p class="ql-block"> 2025.10.25,朱鸣鹏抒于千岛湖湖之畔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