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防岁月,叙战友深情——记军民联防模范连命名六十周年战友聚会

延陵堂后人吴小龙

<p class="ql-block">  “走进六连门,就是六连人;当了六连兵,就为六连拼;走出六连门,还是六连人。”这一字一句,是六连所有战士刻在骨子里的共同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我于1984年11月13日入伍,虚龄十九岁,踏上了人生第二故乡——连云港的热土。从老君堂新兵连到大板桥通信集训队,再到连云港东西连岛二营营部,一帧帧往事仍清晰如昨。1985年上半年到连岛后,我先在总机室任话务员,1987年春调至六连指挥排,后来还参加了南京河海大学军训。当年的每一位领导、每一位战友,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已铭刻于心,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营部还是后来到六连,我都深深体会到首长与战友的关爱与深情厚谊。没有当初的军营磨炼,就没有我后来的精彩人生。是部队造就了我敢闯敢拼的品质,让我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今天的书画人——这是军队的力量,锻造了我的人生底色。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永远是我的部队、我的连,当兵的历史,我永不后悔。</p><p class="ql-block"> 退役四十多年,去年淮阴籍战友重走军营聚会时,最让我遗憾的是没能踏进六连的门。我们在后大门受到部队领导特殊安排进入营区,可荷花街团部早已没了当初模样,只剩军营大楼与沉默的礼堂,秋风落叶间满是凄凉。我们在团部大楼外的台阶上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的口号铿锵有力,歌声响彻营区,仿佛召回了青春时光——纵使已是花甲之年,我们的精神仍不输当年。在大板桥营区墙外望着人去营空的场景,心中哽咽;在老君堂营区,因换防的海警部队驻防,老部队已移防他地,我们只能在大门外多望几眼,最终带着无奈与不舍离开。从连云港回到泗阳后,我接连几天都打不起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次接到老领导邀请,参加军民联防模范连六十周年大庆聚会,我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怕再尝上次的遗憾。几经思想斗争,又与家属商量后,我还是决定赴约——我并非自由身,经营着书画培训机构,还承担着本地老年大学的书画教学,每一次出行都需妥善安排好手头工作才能脱身。</p><p class="ql-block"> 万幸,此次六连的活动格外成功,组委会的领导与战友筹划周密,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我从泗阳乘高铁到新浦站,打车至墟沟中山宾馆,刚下车便看到欢迎战友归来的大红拱门与气球标语,秋深时节里,这份暖意瞬间涌上心头。中午,先到的战友在精心设计的背景幕墙上签名拍照,登记领取纪念章与纪念品;午饭后稍作休息,晚宴时战友们悉数到齐。郭强首长主持军民联欢晚会,张本印司令员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地方文化馆老领导也致了精彩欢迎辞。原守备三师文工团的战友歌唱家献上优美歌声,我的老班长高亢的演唱引来阵阵掌声,老战友的新疆舞也十分出色,整个聚会大厅喜气洋洋,这场开场大戏的精彩,正是所有六连组委会成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p><p class="ql-block"> 周六这天,我们乘四台大巴车前往此行第一站——东西连岛军民联防模范连(现改为一连)。车从西大堤驶入连岛,沿途风景将记忆中的碎片一点点拼接,却又被眼前的景象彻底刷新:从大路口乡政府所在地到白沙营区,早已不是当年模样,驻地百姓也早已拆迁搬走。抵达连队时,我们受到了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在模范连荣誉室前集体合影后,参观了荣誉室与部队装备,随后我去了老营部,竟惊喜地见到了尹大哥家的大姐。尹大哥夫妇是所有驻岛战士的亲人,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们“大哥”“大姐”,这份冲破血缘的亲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告别连队时,看到战士们在道路两侧列队敬礼送别,我的眼睛瞬间湿润,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强忍着不敢落下。所有战友都向窗外的战士们挥手,车辆缓缓驶离,心却仍留在连队——窗外的大姐、窗外的战友,只盼下次再相逢。</p><p class="ql-block"> 离开连岛后,我们乘车驶入苏马弯景区,这里原是五连营区,下方是一片金色沙滩,风景格外优美。我们在沙滩上漫步,听大海涨潮的声音,看快艇如燕子般在雾蒙蒙的海面上滑翔。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走过,每一株草木我都抚摸过,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千里迢迢赶来,只为像游子归家般,再看它一眼。</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从苏马弯返回墟沟稍作休息后,我们又启程前往第二个景点——海上云台山。车从墟沟出发,经平山、老君堂,向东过隧道后抵达景点,再乘旅游大巴沿盘曲山路至山顶。沿途移步换景,风景如画,任选一处视角都是一幅自然画卷,最适合画家写生、诗人吟诵。我下车后爬山过索桥,直至山巅,再从山后绕回原点,站在这里可一览连岛全貌,远观跨海大桥。在景点逗留一小时后,我们乘景区大巴返回,又在跨海大桥中部停车拍照,随后便乘车回到中山宾馆。</p><p class="ql-block"> 当晚的晚宴是送别,每一位战友眼中都满是不舍。一首首分别的歌、一首首军旅曲,张司令改编自《再见了大别山》的《再见了连云港》,满含心意,让我们的泪花在同一时刻泛起。与首长、战友们的每一次握手、每一声道别,我的声音都在喉咙里哽咽,泪水一次次被逼回眼眶。今夜注定难眠,明知明天大家就要各奔东西、天各一方,不知下次相逢又是何时,我不免叹息。</p><p class="ql-block"> 惟愿战友们旅途顺利、幸福安康,也愿这相聚的时光永驻心间,天长地久,战友友谊长存。</p><p class="ql-block"> 吴小龙</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5日夜</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军民联防模范连命名六十周年战友聚会</p><p class="ql-block">吴小龙</p><p class="ql-block">一别军营久,庆典喜相邀。</p><p class="ql-block">大堤风卷潮声,时记少年骄。</p><p class="ql-block">曾守总机灯影,又列指挥排中,往事实难消。</p><p class="ql-block">座右铭常在:“风彩看今朝”。</p><p class="ql-block">聚连云,忆荣誉,话渔樵。</p><p class="ql-block">相逢莫道花甲,霜鬓亦英豪。</p><p class="ql-block">笑指海湾沙白,远眺云台雾绕,旧迹逐心潮。</p><p class="ql-block">执手因前约,有战必同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