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蓝玉案始末

张军

<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六年,春天来得晚,风里还带着刺骨的寒意。可这寒意,比不过沼狱大牢里的阴冷,也比不过人心里的绝望。曾经威风八面的大将蓝玉,如今像条死狗一样蜷在烂草堆里,身上满是拷打留下的伤痕,囚衣血迹斑斑。他知道自己活不过今天了。</p><p class="ql-block">牢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和铁链的哗啦声。门被打开,几个面无表情的锦衣卫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捧着托盘、上面放着圣旨的太监。</p><p class="ql-block">蓝玉知道时候到了。</p><p class="ql-block">那太监展开一卷黄绫,尖着嗓子开始念诵圣旨,无非是“大逆不道”“图谋不轨”这些罪名。蓝玉根本没听进去。听说要凌迟,蓝玉不知哪来的力气,猛地挣脱了一下,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哑地喊出了一句话,声音在空旷的牢房里显得格外刺耳:“刘先生!刘先生算得太准了!我服了!我服了啊!他还算准了朱重八的死期!”正准备行刑的人都愣了一下。消息很快传到了皇宫里。</p><p class="ql-block">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听到锦衣卫指挥使的禀报,说蓝玉临死前喊了句奇怪的话。朱元璋放下朱笔,皱起了眉头:“他说什么?”</p><p class="ql-block">“回皇上,他喊的是..刘先生算得太准了。”后面半句话,他没敢说。</p><p class="ql-block">“刘先生?”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眼神锐利起来,“哪个刘先生?他说清楚没有?”蒋瓛跪在地上,头埋得更低:“罪臣蓝玉,并未明言。只反复喊着刘先生。”</p><p class="ql-block">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御案,发出嗒嗒的轻响。刘先生这个称呼,像一根针,轻轻扎了他一下。</p><p class="ql-block">一个模糊的身影,一件尘封多年的往事,慢慢浮上心头。那还是他刚起兵不久,他当时只是个一方势力,前途未卜。有一次,他听说当地有个很有名的读书人,叫刘基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指会算,人称“刘先生”。朱元璋那时求贤若渴,就派人恭恭敬敬地把刘基请了来。</p><p class="ql-block">他还记得那次见面,两人谈论天下大势,刘基分析得头头是道。最后,刘基看着朱元璋的面相,很肯定地说了一句:“将军非常人也,</p><p class="ql-block">日后必登九五之尊。”这句话,在当时给了兵力并不算强的朱元璋巨大的信心和鼓舞。后来,刘基果然成了他重要的谋士,为明朝立下了大功。但刘基性格刚直,晚年因为宰相胡惟庸的事情,和朱元璋闹得不太愉快,后来就告老还乡了。</p><p class="ql-block">算起来,刘基已经去世快二十年了。难道蓝玉说的“刘先生”是指刘伯温?他算了什么?什么太准了?朱元璋的心里瞬间翻腾起来。</p><p class="ql-block">朱元障年纪大了,越来越担心太子朱标仁弱,将来镇不住这些骄兵悍将,所以才狠下心肠,发动“蓝玉案”为孙子扫清障碍。这是他自己深思熟虑的决定,是帝王心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如果这一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刘伯温“算”到了呢?如果他朱元璋今天诛杀功臣的举动,都在别人的预料之中?</p><p class="ql-block">那他这个皇帝,岂不是成了别人棋盘上的棋子?这种想法,让朱元璋感到一种莫名的恐</p><p class="ql-block">和愤怒。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一个死去了的谋臣,凌驾于他的意志之上,甚至“预见”他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必须弄清楚!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眼神冰冷,对蒋瓛下令:“去查!给朕查清楚!蓝玉最近见过什么人?和哪些方士、术士有过来往?这个刘先生,到底是谁!挖地三尺,也要给朕找出来!”</p><p class="ql-block">“是!”蒋瓛领命,匆匆退下。</p><p class="ql-block">朱元璋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刚才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不安。</p><p class="ql-block">他想起刘伯温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想起他当年那些精准的预言。如果刘伯温真的连今天这一切都算到了,那这个人...也太可怕了。他虽然死了,但他的阴影似乎还影响着现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锦衣卫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有了一些线索。他们查到,蓝玉在案发前一段时间,确实接触过几个江湖术土,其中有一个姓刘的游方道士,据说也会些占卜看相的本事,蓝玉曾向他问过前程。但这个刘道士,在蓝玉被抓后就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蒋瓛把调查结果报给朱元境,谨慎地说:“皇上,据查,蓝玉所称的“刘先生’,可能是指一个江湖术士,并非已故的诚意伯。”</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听着汇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挥挥手,让蒋瓛退下。他心里清楚,那个逃跑的刘道士,八成只是个幌子。蓝玉临死前喊出的“刘先生”那种语气,那种绝望中的叹服,指向的,很可能就是那个已经去世多年的刘伯温。</p><p class="ql-block">凌迟蓝玉的旨意,还是如期执行了。</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朱元璋对那些能“‘未卜先知”的术士、相士,产生了一种近乎病态的警惕和厌恶。他晚年更加多疑,或许也与心底这抹不去的、关于“刘先生”的阴影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