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土地

朴实

<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98021</p><p class="ql-block">文/歌曲翻唱:朴实</p> <p class="ql-block">“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无论身处何地,国人心中对故土的眷恋总会被悄然唤醒。这首诞生于1982年的艺术歌曲,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在时代浪潮中淬炼成型,用音符与文字编织出跨越四十余年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歌曲的创作源于一段关于抉择的深情告白。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出国潮席卷全国。词作者任志萍此时正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国外的亲戚回国探亲,目睹国内物质匮乏的现状,力劝他出国深造。在个人前途与故土眷恋的权衡中,任志萍始终坚信祖国的发展潜力,这份未说出口的坚定与深情,化作他将个人抉择升华为对土地的赤诚倾诉 ,创作出《多情的土地》的歌词:</p><p class="ql-block">我深深地爱着你</p><p class="ql-block">这片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踏过的路径上</p><p class="ql-block">阵阵花香鸟语</p><p class="ql-block">我耕耘过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一层层金黄翠绿</p><p class="ql-block">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p><p class="ql-block">这河叉山脊</p><p class="ql-block">啊......啊......</p><p class="ql-block">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p><p class="ql-block">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p><p class="ql-block">我深深地爱着你</p><p class="ql-block">这片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时时都吸吮着</p><p class="ql-block">大地母亲的乳汁</p><p class="ql-block">我天天都接受着你的疼爱情意</p><p class="ql-block">我轻轻地走过这山路小溪</p><p class="ql-block">这山路小溪</p><p class="ql-block">啊......啊......</p><p class="ql-block">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p><p class="ql-block">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p><p class="ql-block">我深深地爱着你</p><p class="ql-block">这片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土地,土地......</p><p class="ql-block">任志萍将歌词寄给作曲家施光南,当施光南拆开信封反复品读歌词后,直言“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很快便投入谱曲创作 。施光南精心设计旋律,采用舒缓悠长的基调,融入三连音与切分节奏,让曲调在沉稳中藏着蓬勃张力,完美承载歌词中的厚重情感。</p> <p class="ql-block">歌曲以深沉细腻的旋律和爱国情怀著称,1982年由佟铁鑫首唱后,多次在国家级演出中演唱。此后关牧村、廖昌永、徐霞等歌唱家也先后演唱了歌曲,2010年韩红在世博会闭幕式上的演唱,则让这份深情传遍了世界舞台 。2019年,歌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印证了其跨越时代的价值:在艺术层面,它开创了乡土题材歌曲的抒情范式,成为声乐教学中兼具技巧与情感的经典范例;在文化层面,它唤醒了国人的乡土情怀,更在岁月流转中成为连接海内外游子的精神纽带。从任志萍的个人抉择到施光南的情感共鸣,从歌唱家的深情演绎到大众的集体传唱,这首歌始终围绕着“土地与眷恋”的核心,诉说着中国人“故土难离”的文化基因。</p> <p class="ql-block">如今《多情的土地》依旧在耳畔回响,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心灵轨迹,更将对故土的热爱镌刻成民族记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都能触动国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土地是生存根基,无论走得多远,心中总有一方故土,那片土地承载着祖辈的记忆、家族的传承和个人的童年,是心灵最终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朴实翻唱的《多情的土地》,钢琴伴奏:美国哈特音乐学院教授岳彩轮,MV制作:朴实(部分图片与视频素材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