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深处见百年

必有一禅

必有一禅/3973382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0月19日上午,海风携着湿润的凉意掠过北部湾,我们一行踏入广西北海市海城区,从昇平街路口走进了北海老街的时光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至街口,一座古旧门楼便撞入眼帘,青灰色墙壁上“昇平街”三个大字镌刻得厚重有力,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的墨香,旁侧镶嵌的“AAAA景区”铭牌,又为这份古朴添了几分现代认可。驻足凝视时,忽想起白居易“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的句子,虽此处非长安,却同样让人在新旧交织间,生出几分对过往岁月的遐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料里说,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已有移民在此搭建商铺,此后清政府设“珠场司”管治安、收税,光绪年间廉州水师行台、龙门协台等机构相继入驻,1927年道路拓宽后,这里更成了商贾云集的闹市。如今踩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当年的繁盛并未消散——两侧骑楼连缀成片,青瓦红柱间藏着中西合璧的巧思,有的窗棂雕着中式缠枝纹,有的门楣却饰着西洋卷草花,恰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却又在整体风格里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铺是老街的活力所在。咖啡店飘出的拿铁香与海鲜菜馆的咸鲜气息交织,越南商品专卖店里的腰果、乳胶制品引得游人驻足,同行朋友一看见鞋城,便拉着我们进去挑选越南乳胶拖鞋,指尖触到鞋面的柔软时,忍不住感叹这跨越国界的生活好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着走着,一阵香气勾得人挪不开脚,原来是本地网红小吃“虾饼、墨鱼丸、鱿鱼串”——这些曾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美味,在热油里翻滚出诱人的色泽。买一块虾饼咬下,外皮脆得掉渣,虾仁的鲜甜在嘴里散开,满口留香,让人想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惬意,若苏东坡来过此处,想必也会为这虾饼多赋几句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本地风味,老街也藏着各地惊喜。广州阿婆牛杂的非遗香气飘出巷口,萝卜吸满牛杂汤汁,入口即化;泰国风味糖水铺里,香茅椰汁西米露清甜解暑,一勺下去,暑气便消了大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妙的是街角那座基督教礼拜堂,尖尖的屋顶上,十字架在晨光里熠熠生辉,白色墙面衬着蓝色窗棂,像从欧洲童话里走出来的建筑,与周边骑楼相映成趣,让人想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同文化在此交融,反倒成就了老街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街的铜像雕塑,是老街的“时光讲解员”。唱“咸水歌”的疍家女眉眼弯弯,裙摆似还沾着海水的潮气,仿佛下一秒就要唱出“浪里生,风里长”的渔歌;捕鱼归来的疍家船民肩上扛着渔网,脸上带着丰收的笑意,渔网的纹路都清晰得能看见海水滴落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着啤酒桶的西洋人神态悠然,手中酒杯似盛满琥珀色的酒液,让人脑补出百年前中外商人举杯畅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塑《赶海归来》,疍家人捕鱼为生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疍家纯真少女赶海归来街头小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仁医院”首任和第二任院长的塑像身着西装,目光温和,似在守护着老街人的健康。这些雕塑栩栩如生,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让老街的过往瞬间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说老街最耀眼的,当属那些老字号商铺建筑群。“生泰”“荣昌泰”“罗仁裕”“广昌和”——这号称“商界四大天王”的老字号,虽墙面已染上风霜,招牌上的字迹却依旧透着当年的气派。只可惜,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当日并未开放,没能走进馆内一睹更多历史文物,只能在门口驻足片刻,脑补馆内或许陈列的旧账本、老照片,也算留了个小小的遗憾,待下次再来弥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象百年前,这里或许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景象,商人们在店里清点货物,伙计们吆喝着招揽客人,铜钱碰撞的声响与算盘珠子的噼啪声,织成了老街的繁华乐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珠海路走到沙脊街,再拐进中山路,脚步不自觉慢了下来。查资料得知,2010年这里被批准为广西历史文化街区,2015年又成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这份荣誉,是对老街百年历史的最好认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脊街的清末木结构建筑透着古朴,每一根木梁都似在诉说“从前慢”的故事;珠海路的骑楼呈鱼骨状分布,中西合璧的设计尽显滨水商埠的特色,走在骑楼下,连阳光都变得温柔起来,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中山路的骑楼则多了几分近现代气息,橱窗里的商品与百年前虽大不相同,却同样延续着老街的商业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日头已升到半空,海风依旧轻柔,老街的烟火气却愈发浓郁。走在青石板路上,听着商铺里的吆喝声、游人的谈笑声,看着骑楼间穿梭的身影,忽然觉得,老街就像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温和的老者,用百年时光沉淀出独特的韵味,又以开放的姿态接纳着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老街的建筑依旧,往来的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那份藏在骑楼深处的历史温度,却永远不会消散。离开时回望,昇平街的门楼在阳光下愈发清晰,心里已默默许下约定:下次再来,定要补上历史文化馆的遗憾,再尝一口那鲜脆的虾饼,再听一听老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整理于2025年10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