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期内容是《易经解卦进阶》第二课——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之前常常说卦辞说事、爻辞说机,其实这个说法还不全面,爻辞不仅仅说机,其实也是在说人,说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卦象和卦象之间的变化能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清所疑(疑惑)之事的话,爻和爻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帮我们带入自身角色,看清自己的处境,危险和机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部分文章,书籍和影像材料分享的解卦是“静态解卦”,即对着卦象、卦辞和爻辞来介绍某一卦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注:我周一、周五分享的就是静态解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占卜解卦则是“动态解卦”,会把卦象、卦辞、现实环境、占卜对象和占卜过程加载进来,锁定一事(所求之事)、一象(所呈之象)、一爻(所得之主爻)等进行综合易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某种程度来说,爻是人与事之间的重要连接点,爻的位置、属性、关系是解卦中重要要素,是辅助决策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内容有点长,主要任务是通过一篇图文讲透“爻”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废话不多说,上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爻的基本知识</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主角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爻——卦象的基本构成元素:</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熟悉的《易经》六十四卦体系中,每卦由六爻组成,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成卦,每一爻对应的名称如下(敲黑板,爻是自下而上起,自下而上画,自下而上看,切记!切记!):</p> <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水天需卦每一爻的对应名称如下:</p> <p class="ql-block">每一爻因其所处位置(层级)不同,寓意也不同,《易经》解卦时可以通过其寓意辅助自身定位,爻的常见寓意如下,其他大家可以自行发挥想象补充:</p> 进一步模块化分类,六爻三三组合可以分为上下两卦(下卦为本,视为主卦;上卦为变,视为外卦);六爻两两组合可以寓意天、地、人三才,寓意天道、地道和人道,具体如下: 以上是爻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爻的基本知识后,关键任务是厘清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我发现《易经》的每一卦都像一个小生态系统,爻既代表时机变幻,也代表了生态关系,掌握爻的关系是学习《易经》解卦的关键。第二部分:爻的关系与吉凶判断原理爻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比应关系、承乘关系,中正关系。爻的吉凶判断原理是关系上相助相亲还是倾轧敌对,位置上是得位还是失位。一、比应关系一卦六爻中,相邻为比(类似隔壁邻居关系),相隔两爻为应(上下两卦对应位置的爻相应,比如下第一爻(初爻)和上卦第一爻(四爻)相应,依此类推)。 总的来说,爻的关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爻比和应都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互补原理,即相比或相应的两爻为一阴一阳最好。如果相邻两爻为一阴一阳,就叫亲比,否则叫敌比。相应的两爻为一阴一阳,就叫阴阳相应,否则叫敌阴。总归来说,爻的世界也讲究一个阴阳搭配。 二、承乘关系简单来说,阴爻在阳爻之下为承,即阴爻,就是阴爻支撑和烘托阳爻;相反,阴爻在阳爻之上为乘,即压制,乘虚而入。在《易经》解卦体系里,承多吉,乘多凶。承和乘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关系,以下分别是承和乘的几种关系: ↑图片来源于《图解易经》 ↑图片来源于《图解易经》三、中正关系“中”和“正”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是指分别处在上下两卦中间的位置,即二爻和五爻。 “正”是指是不是当位,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是当位,否则是不当位。一般是来说,当位多吉,失位多凶。 举个例子: ↑图片来源于《图解易经》至此,爻的三种关系和吉凶判断原理已经基本讲了,真正的高手会融合这些原理在解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要简单概括的话,大体如下图: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图解易经》本期内容就先分享这些,第三期聚焦“辞”的部分,梳理总结卦辞爻辞的解析原理。敬请期待哟~</p><p class="ql-block">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想交流的话题,我们安排起来,一起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系列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和部分图片来自《图解易经》,除了注明“图片来源于《图解易经》”的,大部分图片都是时光本光自己画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巩固过程,喜欢学习《易经》的伙伴们,也可以多多动手,加深印象。(本篇完)</p>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