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丹心耀千秋

刘青岛

<p class="ql-block">昵 称:刘青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6991483</p><p class="ql-block">手机型号: OPPO find x6Pro</p> <p class="ql-block">  抬头望向气派的朱红大门,只见门楣高悬的金字匾额上书“汉昭烈庙”。可任凭匾额明晃晃挂着,老百姓偏要叫它“武侯祠”——这场名称拉锯战,一争就是一千多年。按字面意思,这里本是祭祀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寓意他一生光明磊落、功业昭著。可老百姓压根不买账,为何?只因大家心里更敬重殿后那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终究是诸葛亮深得民心。</p> <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椿来到成都,见刘备的庙宇冷冷清清,旁边纪念诸葛亮的地方却香火鼎盛。这位王爷灵机一动:不如把君臣合在一起祭祀,面子里子都能顾到。结果您猜怎么着?百姓干脆把整座庙都叫成了武侯祠,“汉昭烈庙”的大名反倒成了最显眼的摆设。这份名不符实,恰恰是民心所向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成都武侯祠,始于公元222年刘备惠陵的修建。经历朝历代发展,今天的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由三国历史文物区、西区和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  成都武侯祠文物区大门照壁。壁身有龙凤图案雕饰与石雕角花。</p> <p class="ql-block">  跨进大门,幽静的甬道两旁立着6块石碑,其中最珍贵的便是这块“唐碑”,又称“三绝碑”,堪称武侯祠的镇馆之宝。碑文清晰可辨,刻于唐朝元和四年(公元809年)。</p> <p class="ql-block">  为何叫“三绝碑”?只因它集齐了三位顶尖高手的毕生功力:一绝是文章,作者是当时的宰相裴度,他以饱含深情的笔墨高度评价诸葛亮的一生功绩,称其堪比古代贤臣伊尹、姜子牙,是盖世无双的千古奇才;二绝是书法,由大书法家柳公绰执笔,他是鼎鼎大名的柳公权的亲哥哥,笔下字体遒劲挺拔、结构严谨,力透纸背,每一笔都透着对武侯的敬仰;三绝是刻工,刻碑的名将叫鲁建,他将柳公绰的书法精髓与裴度的文章气韵分毫不差地复刻于石上,刀法精湛、入木三分。</p> <p class="ql-block">  这块碑,恰似唐朝人给诸葛亮颁发的最高荣誉证书,历经千年风雨,仍在诉说着穿越时空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此刻我们来到主殿——刘备殿。正中端坐于龙椅之上的,便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这尊塑像高3米有余,全身贴金,耳垂过肩,正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双手恭敬捧着玉圭;左右侍从,一人捧着象征权力的玉玺,一人持着代表武力的宝剑,帝王威仪十足。</p> <p class="ql-block">  往刘备塑像左侧细看,站在他身边的并非儿子刘禅,而是孙子刘谌。这里藏着一段悲壮的故事。刘备的儿子刘禅,便是那位“乐不思蜀”的阿斗,成都破城后,他贪生怕死投降魏国,把父辈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老百姓恨透了他,早在宋代就砸了他的塑像,觉得他不配站在这里。而孙子刘谌,得知父亲要投降时悲愤交加,跑到爷爷刘备的庙中痛哭祭拜,直言“国家将亡,无言苟活”,回到家中先杀了妻子,随后横剑自刎、以身殉国。老百姓敬重这份刚烈忠义,便把他的塑像立在了爷爷身旁。</p> <p class="ql-block">  走到关羽像前,这位面如重枣、长髯飘飘、威风凛凛的,正是“武圣”关二爷。关于他的故事家喻户晓: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他是忠义的化身。可英雄也有失算之时,镇守荆州期间,他因骄傲轻敌,中了东吴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大意失荆州,最终败走麦城、被俘遇害。他死后,从一员大将逐渐被神化为民间供奉的“关圣帝君”。</p> <p class="ql-block">  旁边这位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手按丈八蛇矛的猛将,便是“万人敌”张飞。长坂坡桥头一声怒吼吓退曹操百万大军,是他最威风的时刻。张飞性格刚烈,对士卒极为严厉,结果就在他率军准备为关羽报仇、出征前夕,因鞭打士卒过甚,在睡梦中被两个心怀怨恨的部下刺杀,令人扼腕惋惜。</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两侧的长廊里,排列着蜀汉的精英们:东边是文臣廊,西边是武将廊,共28尊彩绘塑像,个个栩栩如生,均为清代作品。文臣廊里的14位精英,组成了蜀汉运筹帷幄的智囊团。打头的这位相貌奇特,甚至可说有些丑陋,但眼神极其锐利,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他献上连环计,助周瑜火烧赤壁,又力主刘备进取西川,可惜天妒英才,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中箭身亡,年仅36岁。您看他塑像的衣纹雕刻,采用唐代技法,线条流畅自然。</p> <p class="ql-block">  那位英姿飒爽的,是“长山赵子龙”赵云。长坂坡单骑救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兵,刘备赞他“子龙一身都是胆”。赵云一生勇武,是近乎完美的武将,可您发现了吗?清朝人塑他像时,给穿的却是文官袍服——只因清朝人觉得文官地位更高贵,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赵云的尊崇,这算是一个历史小误会,却也足见后世对他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二门的匾额,上书“明良千古”。“明”字写成了“眀”,这是为何?原来清朝的提督吴英题字时,怕触犯文字狱,特意避讳了“明朝”的“明”字。“明良千古”意为“明君识良臣”,说的正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从刘备殿到诸葛亮殿,要走下11级台阶——这可不是随便设计的,它象征着严格的君臣之别。诸葛亮功劳再大、地位再高,终究是臣子,皇帝在上、臣子在下,这份尊卑秩序,古人看得极重。</p> <p class="ql-block">  殿中正中这位,便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诸葛亮。他羽扇纶巾、儒雅睿智,目光沉静深邃,仿佛仍在思考治国安邦的大计。这尊贴金塑像,完美展现了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智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  他的两侧站着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祖孙三代同殿,背后是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诸葛亮去世近30年后,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国,诸葛瞻时任卫将军,率军抵抗,在绵竹(今四川德阳境内)与魏军展开血战。诸葛尚年仅17岁,也随父出征,父子二人浴血奋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双双战死沙场。</p> <p class="ql-block">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千古佳话。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  位于武侯祠后面的三义庙以及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英雄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这组雕塑的创作者是叶毓山,他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p><p class="ql-block"> 叶毓山以大写意的手法,用红、白、黑三色石料分别塑造了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将三国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气质刻画得极为传神。</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条翠竹掩映的红墙夹道,我们便来到了刘备的陵墓——惠陵。大家眼前这处封土堆高1.2米,周长180米,形似倒扣的大斗,里面合葬着刘备与他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吴夫人。</p> <p class="ql-block">  帝王将相,终归一抔黄土,但有些东西从未消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关羽、张飞生死相随的义薄云天,赵云一身是胆的赤诚果敢,还有诸葛瞻、诸葛尚、刘谌等年轻人为国捐躯的壮烈豪情。这些精神早已超越了成败得失,化作民族血脉里不灭的灯火,照亮着后世人的心田,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