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72岁生日,属蛇,正站在人生第六个本命年的门槛上。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而我走过的七十二载春秋,恰与祖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富强的征程同步。本命年于我,从来不是简单的时间节点,更像生命年轮里的关键刻度,每十二年画一圈,圈住了岁月的故事,也沉淀了生命的感悟。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酸甜起落,如今回想起来,仍如昨日般鲜活。前半生在岗位上奔波履职,后半生伴家人左右品茗闲谈,这一路的风景,值得细细回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环:红领巾映亮的少年时光 (1965)</b></p><p class="ql-block"> 1965年的秋风里,藏着我人生最初的荣光,那是第一个本命年赠予我的礼物。彼时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大江南北处处洋溢着向上的朝气,而我的少年时代,也在这份蓬勃气息里绽放出灿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至今清晰记得,12岁生日那天,涟源县桥头河完小的礼堂被阳光照得透亮,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胸前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格外鲜艳,一个班接一个班缓缓前移,认真倾听着讲解员同学动情的解说:"李儒政同学,现年12岁,我校少先队大队长。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他小小年纪,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我们全体同学的学习榜样。"</p><p class="ql-block"> 这是学校专门为我举办的"李儒政同学先进事迹展览会",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这样的殊荣足以让一个少年铭记一生。展览台上,我的学习笔记本、日记本被整齐陈列,每页都写着工整的字迹;优秀作业本和优秀作文旁,贴着老师批改时写下的表扬评语;一张张打满分的试卷,边角虽有些磨损,却见证着无数个挑灯苦读的夜晚。更让人动容的是,同学们根据我做的好人好事绘制的特写漫画,把帮五保户挑水、为同学补课的场景定格成了永恒。</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大操坪的学生集会上,我站在主席台上发言。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动,臂上"三道杠"的大队干部袖标格外醒目,我昂首挺胸,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那一刻的自豪与笃定,成为了我人生最初的精神底色。</p><p class="ql-block"> 整个小学阶段,"三好学生"或"五好学生"的奖状从未缺席我家的土墙。无论是文化考试,还是校运动会、文艺汇演,我总憋着一股劲要争第一。凭借这份执着,我还被评为学校乃至全公社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第二年夏天,我以优异成绩考入涟源四中,以为人生会沿着这条光明大道一直走下去,却不知命运的风浪正在前方等待。</p> <p class="ql-block"><b> 第二环:命运低谷的坚守与挣扎(1977)</b></p><p class="ql-block"> 1977年,第二个本命年到来时,我正身处人生最艰难的境地。这一年的中国,正站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文化大革命"的阴霾逐渐散去,党和国家着手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国民经济慢慢摆脱混乱状态,而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更像一道光刺破了长久的沉寂。可这道光于我,却短暂照亮后又迅速黯淡。</p><p class="ql-block"> 时间拉回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突然席卷而来。刚入初中的我,还没来得及适应新校园,就遭遇了灭顶之灾——曾任副县长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历史反革命",批斗游街后逮捕入狱。家里被翻查得一片狼藉,我也因此在涟源四中被开除学籍,带着屈辱回到农村老家务农。</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以"出身"论高低的年代,"黑五类分子子弟"的标签像沉重的枷锁,让我寸步难行:升学无门,参军无路,连想找份体面的工作都成了奢望。无奈之下,我只能埋头在田埂间劳作,却从未放弃心底的不甘。凭着一股韧劲,我慢慢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从生产队里记工分的小会计做起,逐步干到大队干部。</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我从没放弃学习。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借着煤油灯,找同队的学生借来课本自学。那些泛黄的书页里,藏着我对未来的全部期盼。1977年深秋,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时,我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我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复习上:在河边背政治,在茶园里算数学,灯光下面写作文。我的未婚妻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仅顺利通过考试,还在全公社11名上线考生中名列第一。拿到成绩那天,我跟我的未婚妻在茶园里携手奔走,我以为第二个本命年终将迎来逆转。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政审时,父亲的"历史问题"还是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我的大学梦彻底破碎。那一刻,我忍不住问自己:本命年真的是一道跨不过的坎吗?</p> <p class="ql-block"><b> 第三环:改革春风里的人生转折(1989)</b></p><p class="ql-block"> 从1978到1989,这十二年是我人生的"黄金转折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不仅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虽然父亲已因病去世,但他的"历史问题"终于得到平反,那张迟来的平反证明,让我卸下了背负多年的精神包袱。</p><p class="ql-block"> 1978年,在乡亲们的祝福声中,我和妻子喜结连理。婚后第二年,女儿的降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为人父的柔软与责任——抱着襁褓里软软的小生命,看着她紧闭的双眼和细小的手指,我暗下决心要给家人安稳的生活。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一年我从大队干部被招为国家干部,安排到人民公社工作,终于实现了"转正"的梦想。1981年,儿子的出生让家里更添喜气,儿女双全的幸福,冲淡了过往所有的苦涩。</p><p class="ql-block"> 工作上的顺境也接踵而至。凭借在基层积累的经验,我先后从人民公社调入县政府机关,后来又调任县茶叶示范场书记。</p><p class="ql-block"> 1989年,第三个本命年到来时,茶叶示范场创造了建场以来的最好成绩,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我作为场书记,在市局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站在台上讲述创业历程时,眼前浮现的全是职工们汗流浃背的身影。这一年,还有一件大喜事:妻子通过落实下放政策,从安化粮食部门调回涟源工作,彻底结束了我们多年的两地分居生活。一家人终于团聚,工作顺心,家庭和睦,这个本命年,满是岁月馈赠的甘甜。</p> <p class="ql-block"><b> 第四环:团圆时光里的事业进阶(2001)</b></p><p class="ql-block"> 2001年,第四个本命年到来之际,我的人生迈上了新台阶。这一年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融入世界,而我的生活也在时代浪潮中愈发安稳红火。</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被调回县政府机关,担任市农经局副局长。新岗位意味着新责任,我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为了摸清情况,我带队走遍了全县20多个乡镇,白天在田间地头与农户交谈,晚上在宿舍整理资料,常常忙到深夜。不久,我升任局长。那段时间,妻子也调到了县城工作,一家人终于结束了我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夫妻分居、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欣喜的是,单位分配了福利房。当全家四口搬进崭新的楼房时,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我心里满是踏实——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家"。这种平淡的团圆,是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b> 第五环:功成身退后的新启程(2013)</b></p><p class="ql-block"> 2013年,第五个本命年,我迎来了人生的"收官阶段"。回首几十年的工作历程,我始终兢兢业业,从未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从人民公社到县政府机关,从茶叶示范场到农经局,每一个岗位上,我都全力以赴,单位和个人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状堆了半箱,茶叶示范场和农经局的集体荣誉证书更是见证了奋斗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2009年,我调任市农办副主任,两年后退居二线,转任主任科员,直到2013年正式退休。走出县政府机关大门时,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失落,只有释然——我知道,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生活格外充实。我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陪妻子去菜市场买菜,听她唠叨家常,带带孙子,搞点小视频创作,走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日子过得从容而惬意。这种慢下来的时光,让我有机会回望过往,读懂了"平淡是真"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b> 第六环:岁月沉香中的生命坚守(2025)</b></p><p class="ql-block"> 2025年,第六个本命年,也是我的72岁。人们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2岁恰是临近关口的"坎"。但于我而言,这个本命年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2013年退休至今,正好赶上新时代的好光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孝顺懂事,孙子外孙活泼可爱,每次家庭聚会,屋里都充满欢声笑语。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晚年最珍贵的礼物。只是岁月不饶人,身体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头部肿瘤做了切除手术,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心梗、肠胃炎、关节炎、腰椎颈椎问题接踵而至,药盒渐渐摆满了桌子。</p><p class="ql-block"> 但我从未因此消沉。我明白,衰老和疾病是生命的常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今的我,每天清晨都会去公园去小跑,晚上也散散步;按时吃药复查,严格遵循医嘱;闲暇时拍点照片作个作品,写点子文章。生活虽多了些约束,却依旧充实幸福。</p><p class="ql-block"> 今年这个本命年,身体确实给我提了醒。年初,首次出现心梗症状的我住进医院,半个月后带着多种药物回家;5月中旬,不明原因的血压骤升让我再次踏入急诊室,210/120的血压数值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好在有医生的精心治疗和老伴的细心照料,身体慢慢恢复了平稳。医师叮嘱的注意事项,我都一笔一画记在本子上,时刻提醒自己好好保重。</p> <p class="ql-block"> 七十二载春秋,六个本命年,如同六段相连的旅程,有欢笑也有泪水,有顺境也有逆境。从红领巾飘扬的少年,到田埂间挣扎的青年,从岗位上奋斗的中年,到退休后从容的晚年,我的每一步都踩着时代的鼓点。那些曾经的苦难,如今都成了珍贵的财富;那些付出的努力,都化作了生命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儒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农历九月初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