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七十以上的人出行有个福利:乘公交免票,到公园免费;健身老杨带领我们一行人利用这个优势换一种玩法:“乘公交旅游”。</span></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2日一大早,乘地铁换公交,多次换乘,上午五个多小时到高邮。</p> <p class="ql-block">高邮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名城。据《高邮州志》记载:公元223年,秦赢政时在此“筑高台,建邮亭”,故名高邮。</p> <p class="ql-block">《秦邮亭》</p><p class="ql-block">1997年高邮市政府在盂城驿的运河大堤上重建“秦邮亭”。亭四面敞开,中间立一约三米高的石碑,碑正面刻“秦邮亭”三个大字,背面刻《重建秦邮亭碑记》记叙了秦朝在古邗沟边“筑高台,设邮亭”的难忘历史。也是高邮地名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运河大堤边的“秦邮亭”。</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南门老街上邮亭的路。</p> <p class="ql-block">乘游5公交车到南门大街,进入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就可以前往参观“盂城驿”——中国最早的快递驿站。</p> <p class="ql-block">老街两边商铺鳞次栉比,有不少传统点心店让我们驻足、观望、购买、品尝。</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有一处王氏宅院。内有朱葵画展。</p> <p class="ql-block">文艺家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现代邮筒。从古至今,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在古驿站的街头有一座很辉煌的牌楼,上有“皇华”两个字。</p><p class="ql-block">“皇华”是《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的简称,原是一首吟唱周代君王派遣使臣的诗歌,后演变为赞颂奉命出使官员或使臣的典故用语。</p> <p class="ql-block">在《邮驿博物馆》对面竖着两块碑,左碑上书:“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下有介绍《盂城驿》的文字:</p><p class="ql-block">“盂城驿”位于淮扬运河高邮南端,始建于1375年,(明洪武八年),占地约16000平米。房屋整体座北朝南,是目前大运河沿线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曾为明代北京、南京之间的重要驿站。”</p><p class="ql-block">右碑上刻写</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盂城驿”,</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颁布”,</p><p class="ql-block">“江苏省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导览图说的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邮驿博物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皇华厅”,通邮传令、处理公务的地方。古代高邮州官也在这里会见来往的上级。</p><p class="ql-block">两旁楹联:消息通灵会心不远,</p><p class="ql-block"> 置邮传命盛德留行。</p> <p class="ql-block">“驻节堂”担负接待任务的场所。是保存最好的一间房,明代遗存,至今有6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过客相逢应止宿”</p><p class="ql-block">“征途到此便为家”</p> <p class="ql-block">礼宾轩。门边对联:</p><p class="ql-block">梅寄春风劳驿使,葭怀秋水托鸿邮。</p> <p class="ql-block">驿卒舍是当时驿站工作人员居所,当时分工很细:有水夫、马夫、旱夫。</p> <p class="ql-block">厨房前有大理石马可-波罗像。马可-波罗在游记里提到盂城驿站的事。</p> <p class="ql-block">邮驿里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在驿站院子里拍的。</p> <p class="ql-block">鼓楼二楼里的“鼓”。</p><p class="ql-block">鼓“”是古代战场上打仗的重要信号。</p><p class="ql-block">一鼓作气,二鼓乘胜追击,三鼓打败敌军,四鼓造饭。五鼓行军,训练结束。</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钟楼上层看南门老街。</p> <p class="ql-block">马是古代驿站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时驿站饲养了130匹马。</p> <p class="ql-block">驿站院内的日晷。</p> <p class="ql-block">在驿站一院内,有一座蒲松龄的塑像。这让我好奇…</p><p class="ql-block">原来公元1670年蒲松龄曾作为同乡好友孙蕙的幕宾来到高邮,管理盂城驿驿务。其间他根据真实情况撰写的《高邮驿站》一文收入《蒲松龄集》。</p> <p class="ql-block">贸兴于驿。高邮明朝时的繁华可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从出口出来看古驿站。</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条古运河,我们乘公交游五来到了古运河边,看到了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文化遗产大石块前留影。</p><p class="ql-block">石块上书写十三个大字:“中国大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p> <p class="ql-block">接着,乘游五公交车来到镇国寺,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在水中的寺庙。</p><p class="ql-block">听说1954年发大水寺庙被淹,为了疏通运河,当地建议把寺庙拆除,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明鉴,没批准,保留了这座寺庙。后又特地建了一座桥,让寺庙连接大堤,游五公交一直开到寺庙门口,参观真方便。</p> <p class="ql-block">镇国塔是唐代留下来的建筑,建于公元874年——888年。僖宗的弟弟举直禅师在此修行,园寂后安葬于寺内并建佛塔一座镇国寺,俗称唐塔或西塔。</p><p class="ql-block">直到现在塔还完好无损,真是一座非常宝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镇国寺边看古运河。</p> <p class="ql-block">高邮人杰地灵,这里文人辈出:宋朝的秦观就是高邮人,还有明朝《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古文游台是游人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秦观塑像。秦观(1049年—1100年),北宋文学家,字太虚、少游。他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写的很棒,可是他的官做的很苦,1100年他猝死于被朝廷召回来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盍簪堂 (拼音“hé zān”)</p><p class="ql-block"> “文游台” 前的盍簪堂,“盍簪”二字出自《易经》的“勿疑,朋盍簪”,意为朋友相聚 。</p> <p class="ql-block">文游台两边图金的对联是“无双国士,终古文台” 。</p><p class="ql-block"> 这副对联由已故全国著名书法家、被日本誉为当代“王羲之”的上海华师大教授王蘧常先生撰写,为章草字体 。</p> <p class="ql-block">文游台堂内画两边的篆字对联内容为</p><p class="ql-block">“古秦邮湖山留胜迹,文游台佳话传千秋”,由陈大羽撰、书。</p> <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文坛领袖苏轼来高邮,与乡贤孙觉、秦观和寓贤王巩四人登高望远,载酒论文,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宋有识之士为了纪念这一次聚会建文游台。正德13年春(1518年)2月,州同知胡尧元主持重修文游台,并画四贤人像,供人们瞻仰祭典。</p> <p class="ql-block">四贤画像。下方长方形内是秦观书写的词,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四学士的人像就是上面图形的合并</p> <p class="ql-block">文游台二层楼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贤祠”内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秦观最著名的就是这首《鹊桥仙》,当时我们在函授中文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背这首词,到现在只记得最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p><p class="ql-block">秦观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生性豪放,洒脱不拘,他的词大多表达男女爱情和仕途失意的幽怨和哀婉,词语精工细巧,音律优美,代表作有《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p> <p class="ql-block">高邮的文人代代辈出,当代还有一个汪曾祺,高邮的汪曾祺博物馆盖的高大、别致、新潮。</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1920年——1997年)现戏京剧《沙家浜》就是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观光了高邮城,对高邮有个初步的印象,高邮人的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高邮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历史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