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齐鲁大地 烟台 蓬莱

心安理得

一、烟台山 景区 烟台山位于今烟台市区北部,三面环海,海拔约42米,是天然的瞭望据点。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加强海防,明政府在烟台山顶部修筑“狼烟墩台”(烽火台)。因该烽火台常年驻兵警戒,周边居民与渔民便以“烟台”称呼此地,意指“设狼烟之台的山丘”。烟台山成了城市名称的源头。“烟台”逐渐取代旧称“芝罘”成为主地名,芝罘成为烟台市的一个区名<br> 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法、美等17国在烟台山设立领事馆、洋行、教堂,形成近代建筑群。烟台山成为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标志。<br>登上烟台山,沿烽火台内部台阶拾级而上,站在顶端的檐口四周可以鸟瞰烟台市貌。<br> 二、大黑山岛景区 大黑山岛属于蓬莱,从烟台到大黑山岛要乘船前往,历时一个多小时。在船行过程中,导游安排喂食海鸥。 过烟台到蓬莱,蓬莱古称登州,烟台属登州,如今翻了个,蓬莱属烟台。如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案例比比皆是。 从大黑山岛回到蓬莱已是夕阳西下。 三、蓬莱阁景区 蓬莱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发生在这理,“海市蜃楼”的故事也流传于此。在蓬莱导游带我们去了海市公园,实际上就是蓬莱阁景区。 <p class="ql-block">进入海市公园,迎面而来的是苏轼的一尊雕像,紧随其后的是镌刻在花岗石上的苏轼的“海市诗”。当年苏轼抵蓬莱赴任时已值初冬,海市蜃楼(多见于春夏)难现。他祷于海神庙,次日竟现奇景,遂作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此诗刻石蓬莱阁,使“蓬莱海市”名扬天下。</p> 宋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结束黄州贬谪,赴任登州(治所蓬莱)知州,十月十五日到任,仅五日后即调任礼部郎中。离任后他仍滞留十余日,深入考察民情。<br> DeepSeek这样评价苏轼登州言行:五日登州守,千载蓬莱情。苏轼以疾风般的行动力改写了蓬莱的民生轨迹,又以诗心将山海幻化为永恒的文化符号。蓬莱阁上的海市蜃楼依旧倏忽难觅,但苏公祠前的碧涛与珠玑般的卵石,仍在低诉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谪宦如何在此处——以五日光阴,铸千年回响。<br> <p class="ql-block">在蓬莱阁景区对视觉冲击最大的不是海景,而是苏公祠一幅祠联“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这幅祠联冲击的不仅仅是视觉,而是心灵。</p> 苏东坡(苏轼)与蓬莱(今山东烟台蓬莱区)的关联虽短暂却深刻,其五日登州知府的经历浓缩了为民请命的实干精神与对仙山海景的文化抒写,成为蓬莱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br>